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和谐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发展战略,并指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由此,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成就总是伴随着挑战。在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利益格局的复杂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背景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固有的局限性、非主流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发展失衡,导致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缺失、社会主义本位价值认同感逐步丧失、人文精神逐渐弱化等各种问题的出现,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对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建设和谐文化,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指导地位,继承与发展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与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人文精神建设,让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价值理念深入人心,指导人们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性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总之,只有大力推进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共同发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进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其他文献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出现的疲软状态,本文专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进行探讨。该论题主要探讨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哲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价值生成的重新定位思考,即从价值
这些年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增长迅猛,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勇敢的走出去。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到境外上市,但同时国家对这类企业也有了比较多的限制措施,相对来说,赴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和大学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阶段。虽然中学与大学都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阶段的培养任务。但是对于教育对象而言,其
主要从信息技术对语文的教育作用为切入点,提出对语文的教育和教学作用,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中让学生的思维、自主、知识拓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Mainly from
期刊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在现代社会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