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问题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在现代社会中,法律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方面,一个民主、文明、进步的国家必定是一个法制比较健全完备、公民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国家。按照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加快全民法治教育进程,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成为历史的必然。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也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当前理想信念淡化的现实表现中,作为法律意识的要素之一法律信仰也遇到了严峻的挑战。从近几年来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大学生违法犯罪案件来看,我国大学生的法治素质和法治理念存在严重不足和偏差,法律信仰意识淡漠,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发展进程。   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之才,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职责,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就必须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为学生的信念,重在开展大学生法律信仰教育,不断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大学生法律素质。因而,针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问题开展研究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本研究主要从五方面展开论述: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论述研究背景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大学生法律信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研究,为分析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问题做理论铺垫;第三部分通过调查问卷分析高校法律信仰教育乏力,大学生法律信仰淡漠,大学生法律信仰知行不统一的三方面表现,并围绕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三方面表现,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四个方面研究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原因;第四部分为大学生法律信仰培育的基本路径,笔者针对大学生法律信仰缺失的表现和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不同的角度,论述培养大学生法律信仰的方法和解决途径;第五部分为论文结论,是对本论文的总结部分和研究前景的展望。
其他文献
随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变革以及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越来越多的民间传统文艺都陷入了尴尬的发展境地: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民间文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好处,越来越多的人
针对思想政治教育目前出现的疲软状态,本文专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生成进行探讨。该论题主要探讨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以哲学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价值生成的重新定位思考,即从价值
这些年中国经济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GDP增长迅猛,企业响应国家号召,勇敢的走出去。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到境外上市,但同时国家对这类企业也有了比较多的限制措施,相对来说,赴
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和大学是整个教育系统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的两个重要阶段。虽然中学与大学都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教育阶段的培养任务。但是对于教育对象而言,其
主要从信息技术对语文的教育作用为切入点,提出对语文的教育和教学作用,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融合中让学生的思维、自主、知识拓展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 Mainly from
期刊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