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主要理论之一。用言语行为理论指导具体语料的分析是目前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成为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一种趋势。安慰言语行为是人们在交际中经常实施的一种行为,对它进行研究可以拓宽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本文在言语行为理论的框架内,结合交际策略、语用原则等概念对俄语安慰言语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其研究意义在于可以使人更加得体地安慰处于消极心理情绪的人,有助于减少交际中的语用失误,从而提高交际的成功率。本文的内容共分为六部分:绪论;第1章,言语行为理论概述;第2章,俄语安慰言语行为研究;第3章,安慰言语行为作用下的语用原则;第4章,安慰言语行为与劝告言语行为的对比分析;结束语。绪论部分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第1章介绍了本文的理论基础——言语行为理论。具体阐述了奥斯汀及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观点。奥斯汀首先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他提出了施为句概念,认为任何言语行为通常都包括三个部分:言说行为、意向行为和取效行为,并根据言语意向动词,对意向行为进行了分类。塞尔继承和发展了言语行为理论。他对奥斯汀的分类提出了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法。他针对直接言语行为,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又进一步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归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归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同时,他以许诺为例,提出了实施言语行为的成功条件,并制定了具体的规则。第2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本章首先界定了安慰的概念和安慰言语行为的研究范围,安慰言语行为是当受话人处于消极心理情绪状态时,发话人为使其摆脱消极心理情绪并心情安适所实施的一种言语行为。通过具体的俄语语料,归纳总结了俄语安慰言语行为的表达手段: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语言手段是人们在交际中使用最频繁的一种手段,表示安慰的语言手段包括:祈使句、陈述句、泛指人称句、无人称句、感叹句、固定词组、重复、使用人称代词“ты”。人们使用语言手段表达安慰的同时,常常会结合一些非语言手段。非语言手段是一种辅助手段,包括身体语言、面部表情以及其它语言外的表达手段。有时,非语言手段会比语言手段,即安慰话语起到更大的安慰效果。交际策略决定着发话人采用何种手段实施言语行为,是实施言语行为过程中应该考虑的因素。实施安慰言语行为的交际策略是成功进行安慰的关键。本文通过具体的俄语实例,简要概括了实施安慰言语行为的九大交际策略,各个策略下又划分为若干分策略。实施安慰言语行为的交际策略的选择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可能一一列举出来,因此,本文只选择了“社会地位”和“性别差异”这两条主要因素加以分析,用来说明问题。第3章也是本论文的重点部分。本章介绍了目前语用学界最主要的两条语用原则: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并分析了安慰言语行为与这两条语用原则的关系。我们认为,在实施安慰言语行为过程中无论是遵循或者违背语用原则及其具体准则,都是为了保全受话人的面子。同时,从另一个角度出发,论述了安慰言语行为对语用原则选择的影响。由于对人进行安慰本身就是一种礼貌的行为,可见,安慰言语行为在本质上就是礼貌的,因此礼貌原则是其主导原则。第4章对安慰言语行为和劝告言语行为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章首先对劝告言语行为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实施安慰言语行为和劝告言语行为的成功条件。安慰言语行为的语用特征决定了其具有劝告的因素,导致了安慰言语行为和劝告言语行为的交叉重叠。但从交际意图和实施言语行为的成功条件上来看,二者又存在着本质的区别。安慰言语行为不仅包含劝告因素,还包含鼓励、建议、赞誉等因素,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划入劝告言语行为的亚类。结束语对全文进行了总体的概括,归纳了本论文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