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血清药物浓度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肾功能正常与否、血浆蛋白水平等均可影响万古霉素的药代动力学。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肾功能及其病理状态下万古霉素的代谢特点,探讨重症患者万古霉素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因素及给药方案。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入住ICU病房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的重症感染患者,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APACHEⅡ评分、血肌酐值、胱抑素C、白蛋白,尿量、万古霉素给药量、血清谷浓度等指标。根据肌酐清除率水平分为肾功能正常组(CCr≥60ml/min·1.73m2)及肾功能减退组(CCr<60ml/min·1.73m2),再根据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水平分为谷浓度<10mg/L组、谷浓度1020mg/L组及谷浓度>20mg/L组,分析不同肾功能及不同血清谷浓度组年龄、白蛋白、尿量、胱抑素C、CCr、给药量及APACHEⅡ评分的差别及对谷浓度的影响。结果:肾功能减退组有40.91%(9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10mg/L,27.27%(6次)血清谷浓度在1020mg/L之间,31.82%(7次)血清谷浓度>20mg/L;肾功能正常组有50.00%(12次)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10mg/L时,37.50%(9次)血清谷浓度在1020mg/L之间,12.50%(3次)血清谷浓度>20mg/L。肾功能减退组年龄、胱抑素C、APACHEⅡ评分高于肾功能正常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年龄=-1.31,P年龄=0.198;t胱抑素C=-5.68,P胱抑素C=0.000;t APACHEⅡ=-2.79,P APACHEⅡ=0.008);肾功能减退组白蛋白、尿量、给药量均低于肾功能正常组,并有统计学差异(t白蛋白=2.63,P白蛋白=0.011;t尿量=2.63,P尿量=0.012;t给药量=5.07,P给药量=0.000)。肾功能减退组的万古霉素平均谷浓度水平较肾功能正常组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谷浓度=-1.13,P谷浓度=0.263)。肾功能减退时不同谷浓度组实际给药量与推荐给药量无明显差别,肾功能正常时不同谷浓度组的实际给药量与推荐剂量也无统计学差异。肾功能减退时谷浓度<10mg/L组白蛋白大于谷浓度1020mg/L组,胱抑素C小于谷浓度1020mg/L组(t白蛋白=4.37,P白蛋白=0.001;t胱抑素C=-2.83,P胱抑素C=0.014),肌酐清除率无明显差异(t CCr=0.58,PCCr=0.574);谷浓度>20mg/L组与谷浓度1020mg/L组相比,蛋白与胱抑素C有差异(t白蛋白=3.56,P白蛋白=0.004;t胱抑素C=-2.35,P胱抑素C=0.039),肌酐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t CCr=1.08,PCCr=0.303);肾功能正常时谷浓度<10mg/L组与谷浓度1020mg/L组相比尿量存在显著差异(t尿量=2.29,P尿量=0.034),年龄、白蛋白、胱抑素C、CCr及APACHEⅡ评分均无明显差异(t年龄=-1.09,P年龄=0.290;t白蛋白=0.24,P白蛋白=0.813;t胱抑素C=-1.33,P胱抑素C=0.198;t CCr=1.15,PCCr=0.262;t APCHEⅡ=-0.46,P APACHEⅡ=0.650);谷浓度>20mg/L组与谷浓度1020mg/L组相比年龄、白蛋白、尿量、胱抑素C、CCr及APACH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t年龄=-0.56,P年龄=0.586;t白蛋白=0.11,P白蛋白=0.916;t尿量=-0.21,P尿量=0.835;t胱抑素C=-0.98,P胱抑素C=0.350;t CCr=-0.37,PCCr=0.717;t APACHEⅡ=-0.02,P APACHEⅡ=0.982)。将影响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因素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尿量、CCr及给药量对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t尿量=-2.90,P尿量=0.006;t CCr=-0.092,PCCr=0.005;t给药量=3.859,P给药量=0.000),而年龄、白蛋白、胱抑素C、APAHCEⅡ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肾功能减退时,低白蛋白可导致万古霉素血清谷浓度升高;在肾功能正常时,尿量与万古霉素谷浓度呈负相关。2.肌酐清除率、给药量、尿量均对万古霉素的谷浓度有影响,重症患者应用万古霉素治疗时,在达到稳定的治疗药物浓度前,应前移首次血药浓度监测时间,增加血药浓度监测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