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1912年8月到1926年8月,鲁迅一直供职于北京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并任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主管社会文化、科学、美术等事宜。在职期间,他做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社会教育工作,并且以1918年为分水岭,形成前后两个阶段。前一阶段,鲁迅是老老实实的教育部职员,做着循规蹈矩的日常公务。后一阶段,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鲁迅开始积极投入到“五四”新文化革命运动中,并立刻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这时,教育部工作已经不是他唯一的社会职业,他开始马不停蹄地着手于其它的社会教育工作,如著书写作,翻译国外进步作品,参与并举办各种文学团体等,他的矛头直指封建旧教育、旧道德和封建礼教,目的就是要“补助文明”、“改良社会”,为新社会的诞生培养优秀的革命人才。这时,他还慢慢形成了自己丰富的社会教育思想,在社会德育、社会智育以及社会美育等方面都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做出了杰出贡献,并对今天的教育也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论文围绕鲁迅在社会教育司的十四年展开。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引子,对为什么写这篇文章及写这篇文章的意义做了简单的概说,同时对前人的研究成果做了一定的分析;第二部分介绍了当时社会教育司的基本情况及鲁迅与社会教育司的渊源关系;第三部分主要写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对他的日常公务及社会教育司以外的社会教育活动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四部分着力突出鲁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逐渐形成的社会教育思想,并对他的社会德育、社会智育、社会美育思想做了探究;第五部分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与思想的功绩予以肯定,并在农村教育和儿童教育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第三、第四部分是文章的重点,采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以及田野调查法,对鲁迅的社会教育活动予以充分展示,并从中了解其丰富的社会教育思想,目的是想得出启发,更好的为今天的社会教育及其它教育服务。鲁迅以他的前瞻性和创造性为我们揭开了社会教育崭新的一页,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