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冻结壁温度梯度的隧道解冻温度场演化规律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IA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工冻结施工技术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有着良好的抗渗透性能以及对邻近环境零污染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复杂环境下隧道工程施工中,其中,冻结法施工期冻结壁解冻温度场的演化规律一直都是实际施工中关注的重点。本文以北京复八线地铁隧道局部水平冻结施工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考虑冻结壁温度梯度的隧道自然解冻温度场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对隧道冻结壁解冻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试验中设置3个关键层位,每层布置9个测温点进行监测,获得冻结壁在自然解冻期温度场的发展情况。解冻85min后,发现3个层位解冻温度场具有一致的分布规律,且等温线间距已经缩小至0.2℃以内,土体温度与环境温度(20℃)基本一致,靠近冻结管解冻区存在微小的温度波动。(2)选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隧道冻结壁解冻温度场的分布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研究发现,积极冻结38day后,冻结壁的厚度满足实际施工要求。在解冻50day后冻结壁完全消失,地层温度恢复至原始地温。(3)考虑冻结壁温度梯度,运用傅里叶定律将温度梯度变换到导热方程中,进而建立了隧道自然解冻温度场的解析解。将解冻温度场的解析结果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解冻时间的增加,3种研究方法得到的土体解冻温差逐渐缩小,等温线分布逐渐密集,沿冻结管竖向测点的最大温差在1.5℃左右。解析解计算得到的解冻温度场分布规律与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所建立解冻温度场解析解的可靠性。人工冻结法在隧道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成果对隧道冻结法施工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图[57]表[10]参[79]
其他文献
电动单轨吊作为煤矿井下辅助运输系统中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运送生产材料、人员和设备,同时完成井下设备的提升、吊装工作。电动单轨吊运行过程中,蓄电池组和驱动电机一直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极易出现各种健康问题,给矿井安全生产带来极大隐患。针对这一现状,本文结合嵌入式技术、物联网技术、云计算及边缘计算、人工智能算法,设计了一种集在线监测、故障预测功能于一体的电动单轨吊健康状况监测系统。电动单轨吊工作时处于移
近年来,大量废旧橡胶的产生使橡胶混凝土研究逐渐丰富,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也使更多的高科技产物应用于工程建设之中。金属纤维、无机非金属纤维、合成纤维或天然有机纤维作为增韧材料与弹性橡胶协同作用加入混凝土中,对混凝土材料性能进行不断的改良。同时,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往往会受到冲击荷载、温度荷载、环境因素等多因素的影响。因此,评估多因素影响下建筑材料的承载能力显得尤关重要。本文以橡胶颗粒粒径(A)、橡胶
长距离重载铁路由于运载货物时高效且低廉成为现代输运最重要方式之一,货运列车载货量大且运载货物往往一般为大型可燃类原材料,这类可燃物点燃后会迅速释放大量热量,在长距离重载铁路狭长受限空间内火源会快速蔓延形成大规模隧道火灾,严重损坏隧道结构和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1:10缩尺寸实验平台,对进出口敞开和封闭状态下的隧道点火源的连续性火源火灾的燃烧特性开展相似模拟研究。通过在进出口敞开和封闭状态下改
目前,我国的新能源电动汽车产销量在全球已是独占鳌头,其累计产销量早已超出180万辆。新能源车辆行业正如日中天的发展着,与此同时热舒适性性能在新能源车辆研究中要求更为严格。为了研究驾驶室中司机的热舒适性,对新能源驾驶室的研究采用的数值模拟仿真,能够有效的改善新能源车驾驶室舒适性。文中以广东立佳有限公司赞助的新能源轻型卡车驾驶室内部的热环境为研究对象,首先理论分析驾驶室传热过程,再仿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
进入二十一世界以来,在伴随着城市化发展不断建设过程中,尽管在建筑领域中存在多种新型材料,但混凝土在当代工程领域中仍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物,但普通混凝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建筑物需求,国内外学者发现弥补这缺点就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可以优化其性能。由于硅粉具有很高的火山活性和超细性特点,其常用于把混凝土在制作过程中因环境、设备、人为等一系列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众多内部细小孔隙进行适量填充,以便于提高其结构
高精度城市DEM是当前构建数字城市的基础数据。城市地块作为人类活动的载体,是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构建数字城市、城市规划设计、城市地表过程模拟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研究重点关注的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地块地形不断被人类活动加以改造,使其地表形态呈现出多样化、不连续的特征。现有的建模方法侧重于对连续地形的表达,对于地表严重破碎化的城市地块,其难以满足高精度城市地块DEM构建需求,造成建模结果
长期以来,系统巷道的主要护巷方式为留设保护煤柱,所以保护煤柱的宽度及其稳定度对于系统巷道维护、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以潘三矿17191(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理论研究、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实验等方法,研究了切顶卸压护系统巷道以及顶板下山保护煤柱宽度优化,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了 17191(1)工作面常规回采时,下山保护煤柱宽度对采场覆岩结构及活动规律、下山系统
钢框架节点对保证钢框架的强度稳定和变形都有着直接的影响。为提升钢框架结构的整体性能,研究重点对栓焊连接梁柱节点和外包式柱脚节点,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分析节点的力学性能和构造对节点的影响,然后将节点传力特性简化为相关参数代入到杆单元钢框架整体模型,分析节点对整体结构的影响。文中主要结论如下:栓焊连接梁柱节点应力集中程度比全焊连接应力集中程度小,全焊连接节点的转角刚度比栓焊刚接的大。关于梁端翼缘构造方面,
近年来,人们对矿产资源开采需求量日益增长,地球浅部资源已处于相对匮乏状态,向深部资源开采则是必然趋势。井筒作为地下资源开采的重要通道,而目前混凝土是我国井筒的主要筑壁材料,一方面井壁混凝土在经过富水基岩段时必将长期承受高压水的作用,此外混凝土在浇筑与养护阶段其内部会产生孔隙、微裂纹等缺陷,这就会为渗透提供了重要通道;另一方面还可能遭受爆破荷载等引起的应力波或地震波等动荷载的影响。因此本论文为模拟井
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石粉,石粉堆积会造成环境污染、占用土地等诸多问题,威胁人类健康。合理资源化利用石粉,可以推动石粉的高值再生利用,实现绿色发展,维护生态效益,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本文以石粉为调控途径,系统研究了浆体取代率对石粉砂浆抗压强度、微观结构和耐久性的影响规律,分析石粉与减水剂的互适性,优选减水剂。并且在石粉等体积取代部分水泥浆体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石粉等体积取代不同比例集料,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