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硬化镁合金力学与腐蚀性能协同控制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y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沉淀强化Mg-Al系和Mg-Zn系合金为研究对象,开展利用微观组织协同控制力学与腐蚀行为的研究。首先,本文研究了多道次预压缩制备的超细孪晶(ultra-fine twin,UFT)组织对热轧AZ80镁合金力学与腐蚀行为的影响;之后,在ZK60合金中制备复合孪晶组织,系统研究复合孪晶对力学及腐蚀各向异性降低影响规律和机制。随后,研究超声表面滚压(ultrasonic surface rolling process,USRP)对热轧AZ80合金表面强化处理,系统研究了强化处理对微观组织及腐蚀行为的影响。最后,系统研究通道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ocess,ECAP)对高铝含量Mg-20Al合金组织结构及力学性能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随着三向预压缩道次的增加,AZ80合金中孪晶片层的密度越高、尺寸越细,时效处理后析出相分布更均匀。通过12道次预压缩(UFT-4)成功制备出平均孪晶片层厚度约为204nm的高密度超细孪晶,并形成平均晶粒尺寸约为303nm的超细晶组织。UFT组织显著提升强度并降低拉压屈服不对称性,其中UFT-4样品的极限抗拉强度达到463MPa。UFT组织改变了析出相形貌及分布,降低了β-Mg17Al12与α-Mg基体之间的微电偶腐蚀倾向,完全抑制了局部腐蚀,经过300h析氢测试,UFT-4时效态样品的平均腐蚀速率约为0.0755mg/cm2/day,比AZ80-T6样品的平均腐蚀速率低一个数量级。
  (2)针对ZK60合金,复合孪晶组织不仅提高了沿轧向(RD)、横向(TD)和法向(ND)强度,而且完全消除拉压屈服不对称性:预压缩样品的压缩屈服强度与拉伸屈服强度比值分别为0.98(沿RD),0.99(沿TD),0.99(沿ND);而原始样品分别为0.62(沿RD),0.83(沿TD),0.81(沿ND)。复合孪晶组织使晶体学取向沿RD、TD和ND重新分配,在三维方向上产生更均匀的分布,降低了晶面间腐蚀速率差异对腐蚀各向异性影响,晶体学的再分配使沿RD、TD和ND拉伸和压缩时启动多种机制,降低了拉压屈服不对称性。
  (3)超声表面滚压产生的变形区厚度约为900μm,晶粒尺寸从表层到内部呈梯度增加,纳米晶层厚度约350μm。剧烈塑性变形造成严重阳极溶解,使表面耐腐蚀性降低;时效处理后,位错密度降低,沉淀相转变为均匀分布的颗粒,降低了微电偶腐蚀倾向,完全抑制局部严重腐蚀,提高耐腐蚀性。
  (4)首次揭示了β-Mg17Al12相织构及其随ECAP工艺参数的演变规律:大块β-Mg17Al12转变为具有不同晶体学取向的细小晶粒组成,在623K,β-Mg17Al12相取向随机分布,提高挤压温度和增加ECAP道次使β-Mg17Al12相分布更加均匀和细小。与低Al含量的AZ31合金相比,Mg-20Al中α-Mg基体取向在ECAP后呈现不同的择优分布特征。
其他文献
铌、钽等过渡金属碳化物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及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NbC和TaC为涂层材料使用不但可以保持基体材料的特性,而且使材料具有NbC和TaC的优良性能和性质。目前,铌和钽的碳化物涂层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气相沉积法和化学气相沉积法。但是,这两种制备方法普遍存在沉积温度高、工艺复杂等不足,导致涂层和基体间有较大的热应力,容易脱落。因此,以一种工艺简单、能耗相对较低和制备条件相对温和的方式制备高质量碳化物涂层的方法对其更为广泛的工业应用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本
我国冬季寒冷地区常因路面积雪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为缓解路面冰雪带来的许多问题,国内外学者探究了多种除冰方法,例如机械法、融雪剂法、人工法等,但存在能耗高、污染环境、损害路面以及除冰效率低等问题。微波除冰是一种机械除冰与路面微波加热相结合的新型道路除冰方式,除冰过程环保无污染、加热均匀且对路面没有损害,但因普通道路对微波的吸收能力有限,除冰效率低而影响其实际应用。提高路面材料微波吸收能力成为了众多学者的研究重点,常用的方法是在路面材料中直接添加微波吸收功能材料制备水泥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路面,但效果甚微。路面
众所周知,氧化铝陶瓷因具有高硬度、高温抗氧化性、抗腐蚀性、高强度等优良特性和储量大、价格较低等特点而常被用于耐磨材料与装置,具有非常广阔的工业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更加苛刻,氧化铝陶瓷材料的脆性与高磨损性等限制了材料的工业应用及其使用稳定性。因此如何制备高韧性、高强度与低磨损等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的氧化铝陶瓷材料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本论文通过热压烧结法制备了石墨烯、碳化硅晶须、硼酸铝晶须增强的系列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并系统研究与探索了氧化铝陶瓷基复合材料结构性能的调
镁合金在浇注成型之后可对其进行电弧喷涂处理以提升表面耐腐蚀性,然而涂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不高、复杂形状难以喷涂等问题制约了该方法进一步的广泛应用。目前,固-液复合铸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异种金属之间的结合,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融合了固-液双金属复合铸造和电弧喷涂两种工艺各自的优势,将AZ91D熔体浇注到表面通过电弧喷涂沉积了一层Al涂层或Al/Zn双涂层的金属型模具内,分别制备了不具有中间Zn层和具有中间Zn层的电弧喷涂Al/AZ91D双金属材料,旨在提升Al涂层和镁合金基体之间结合强度。通过XRD、SE
该研究对既有生土民居建筑的使用现状进行调研,总结了生土建筑常用材料、热环境舒适性及居住舒适性、建筑设计等问题,梳理了典型病害情况和形成原因。调研发现,生土建筑多种劣化现象的成因都与生土材料性能有关,生土材料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好坏决定了建筑的使用寿命。此外,传统生土建筑由于墙体缺乏必要的保温构造,室内热环境质量较差,居住舒适性较差。因此,论文从生土建筑墙体材料改性研究和墙体热工性能优化入手,对生土建筑进行改善,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分别用水泥、粉煤灰、熟石灰、硅丙乳液、稻秸秆纤维、聚丙烯纤维对生土材
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摩擦电纳米发电机(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TENG)是一种将摩擦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能量转化器件。液滴和水流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利用其流动产生能量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传统TENG器件通常基于平面基体,而液体通常依附于管道为传输载体。利用管道内液体流动来获取能量的研究较少,这是由于传统平面摩擦层材料及表面改性方法并不适用于结构复杂、空间狭小的管基体内表面。本课题提出利用二氧化钛(TiO2)纳米管疏水涂层构建单
钛合金是各国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的战略金属,具有耐腐蚀、高比强度、比刚度等优点,然而其低的耐磨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镍作为常用的耐磨材料,可以有效的提高钛合金的耐磨性,能进一步拓展钛的应用前景。
  本文采用电镀工艺在TC4钛合金表面获得纯Ni层,比较了热处理方式的影响,详细研究了感应热处理的时间和温度对界面组织结构的影响规律,并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分析了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机理,研究了感应热处理试样的摩擦磨损性能,得到如下结论:
  ①电镀镍层表面均匀,无裂纹,热处理前TC4钛合金/镀层N
硫铝酸盐水泥(SAC)由于其快硬早强、抗冻抗渗及耐侵蚀等优良特性,常应用于建筑工程、紧急抢修工程等领域。但其水化速度较快,导致凝结时间短、流动度经时损失大,有时无法满足实际工程的施工时间需求,因此往往通过添加缓凝剂来延迟凝结时间。硫铝酸盐水泥常用的缓凝剂有硼砂、柠檬酸和葡萄糖酸钠等,大多工程中除了掺加缓凝剂外还会添加减水剂以提高浆体的流动性,如萘系高效减水剂和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有研究发现聚羧酸减水剂(PC)母液具有较高的减水作用和一定的缓凝效果,如果能证明PC缓凝作用对SAC性能影响与传统缓凝剂对SAC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种类繁多、易修饰、毒性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传感器、生物成像和安全防伪等诸多领域。目前,传统的纯有机RTP材料主要由芳香基团的大π共轭体系组成,主要存在制备过程复杂、成本高、不易大面积生产等问题,而另外一类不含芳香基团的非典型RTP材料由于具有环境友好性、易制备和成本低等优点受到了研究者的不断关注。但是目前对于非典型RTP材料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发光机理的探索还不成熟。而且很多报道的非典型RTP材料都是偶然中发现的,尚没有统
功率半导体器件在电子行业中提供了电能转换和电路控制等功能,在近年来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随着功率器件朝着高频快速响应、高集成度以及高功率转换效率等方向不断发展,大功率器件中芯片的工作结温也随之逐渐升高,传统的封装材料及工艺已难以满足大功率芯片高密度封装互连的性能要求。纳米铜介质材料凭借其优良的导电导热性能、良好的抗电迁移性、较低的经济成本等特点,成为了有相当应用前景的新一代芯片互连材料,并通过低温烧结铜纳米颗粒可实现互连结构高温服役的目标。基于烧结铜纳米颗粒的低温铜-铜互连技术在近十年中成为了国内外学者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