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诗派词作研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yanlongba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江西诗派词家进行个体的考察,会发现他们的词作呈现出不拘一格、异彩纷呈的面貌,不管是词作的风格还是作词的手法都存在着异同。在同一个诗派之中产生这样风格迥异的词作,这说明江西诗派在进行词的创作时不像他们的诗歌创作那样有基本一致的审美标准和创作要求,因此词作才比诗歌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色。另外也说明了江西诗派的诗人在创作词的态度上相对比较放松,所以才在词的创作中透露出了更多的创作个性或潜意识。   对江西诗派词作进行整体的考察,会发现其中仍存在一些共性:江西诗派的词人在词创作上十分注重词体本身的特点,尽量使词展现词体婉约的一面。江西诗派的词作讲求情韵,以婉约风格为正宗,这很明显与江西诗派诗歌的风格相距甚远,甚至可以说是格格不入。江西诗派的诗歌是典型的宋调,整体展现出的是宋诗特色:讲求筋骨嶙峋,推崇“硬瘦”的风格。但是从江西诗派的词作可以看出,他们的“情韵”有时并不亚于唐人或花间词人,这也完全可以推翻因他们诗歌而产生的“少肉多筋骨”的印象。除此,江西诗派的词作中也出现了如“豪放”、“沉郁”、“疏宕”等有别于“正体”之“变体”风格。这与前所提到充满情韵的“婉约”风格同样略有不同,也可以算是词风之一“变”了,但也不能用“豪放”这个词来概括之,倒是可以说这与他们的诗歌风格有些相类。江西诗派的词作对于他们诗法的借鉴痕迹非常明显,正是由于江西诗派将其诗法运用于词的创作中,才使得词的表达方式得到了扩充,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同时还加强了词的书卷气以及文化意蕴。对于江西诗派诗人而言,这些技巧方法已经成为作诗与作词的必要手段,得心应手,不必外求。   江西诗派词作的这些特点一方面说明江西诗派词作与诗作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体现出了诗词既互相区别又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另一方面他们承袭前人,坚持词之本位,却又不囿于前人,“破体”而“变”的做法反映出了宋词变化发展的规律。总之,在文学史上宋词和江西诗派这种特殊的关系是不容忽视的。   江西诗派坚持词之本色,创作上坚持以词体为本位。但是,文学是变化和发展的,他们步苏轼之后向诗学习,以江西诗法入词,虽然还没有如苏轼那样完全突破改变“诗庄词媚”、“词为诗余”的传统观念,却也能以词述志抒怀,一定程度改变着词体特质,写出了许多珍美的艺术篇章,成为宋词百花园中的一株。  
其他文献
中国文化最大特点,就是浓厚的泛道德主义色彩,所谓“尽善尽美”道尽此中秘密。中国人抱着善意、融洽、欣赏的态度与万物相处,甚至把自己投入自然中,天地之心即我心,自然的生命与人的生命是合二为一的。其间没有冲突,没有敌意,便没有征服的意念。中国学问没有纯粹的知识论,而是人生论与修养论,偏向自然精神,所谓天地正气,浩然之气。中国文化,贯穿着一个道德的观念,通体浑然统一,自成一体系,道德的涵盖,使知识极难分门
厄纳斯特·海明威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位享有崇高声誉的文学巨匠,1954年因“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本文抓住这一精髓,力求从叙述学的角度去探寻其独
本文通过对《九月还乡》、《阿瑶》、《蒙娜丽莎的微笑》、《守口如瓶》、《奔跑的火光》、《谁家有女初长成》等三十多部作品的梳理解读,对90年代以来小说中一个特殊的形象群
自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Alice Munro)的名字就迅速进入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眼中。作为一名女性作家,门罗无可避免地给予了女性特别的关注。而
本文从张金吾生平、著述及交游出发,集中关注《爱日精庐藏书志》的成书、收录原则、分类、特点以及价值和贡献。第一个部分中涉及到他的家世,并对他读书、著书和治学的分析,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