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ilipl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目前各种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定位以及如何构架其理论体系问题的意见中,肇始于德国音乐学家舒巴尔特的以音乐通论代替音乐美学研究的现象依然存在。体现在我国各种艺术院校的音乐美学教材中,关于音乐审美现象的研究要么付诸阙如,要么将其单列一章加以简单说明,似乎关于音乐艺术审美现象的研究仅仅是音乐美学研究可有可无的一部分,这显然是对二者关系的一种误解。这些问题的困扰,必将影响到我国音乐美学的进一步发展。 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廓清目前存在于我国音乐美学研究领域的种种理论迷雾,给音乐美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个清晰的理论起点,因而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论文共分七部分。其中包括一个导论和一个结语,以及对音乐美学观念加以具体分析的五个章节。 导论主要是关于音乐美学学科属性的说明。通过对音乐美学史上这一学科主要研究内容的考查,说明音乐美学实际上是一门音乐学和美学的交叉学科,并在这一基础上分析了音乐艺术审美特征的独特性。 第一章讨论的是对音乐美学的学科观念辨析来说最为重要的两个问题:“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通过现象考察和逻辑分析,说明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存在于音乐艺术中的审美现象;而美学的方法,则是音乐美学研究存在于音乐艺术中的审美现象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对“音乐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作了一个简单的回顾。梳理出一个从音乐审美意识的萌生到音乐美学思想的大量出现,再到“音乐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的较为清晰的历史过程。 第三章以伽茨的“音乐美学”流派划分观念为主要依据,结合李斯特和汉斯立克的音乐美学观,对“音乐美学”流派划分问题加以分析说明。 第四章结合对音乐作品的存在方式的分析说明,依据音乐艺术自身存在的结构形态来分析音乐美的各种具体存在形态。 第五章以中国和西方美学史上形成的各种审美范畴为主要依据,对存在于音乐艺术审美活动中的各种不同范畴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说明。 结语部分对“音乐美学”的学科定位和理论体系做了一个概括性的说明,便最终完成我们对“音乐美学”学科观念的辨析工作。
其他文献
不少人认为身材肥胖的老年人比瘦弱的老年人患高血压等三高疾病的概率要高。事实上,肥胖虽然是患高血压病的重要病因,但不是唯一原因。如果饮食不健康,加上抽烟、饮酒、不运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瘦子也是有可能患高血压病的。  相对来说,肥胖者比瘦人更容易患高血压,但并不意味着瘦人与高血压无缘,也不意味着患高血压后瘦人比胖人出现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低;相反,身型瘦弱的老人病情发展有时会更严重。  1. 瘦人
张大爷今年70岁了,患有高血压、心绞痛已经好几年了。听人说,去医院挂几天疏通血管的药物,就能安全度过冬天了。于是,他在社区诊所挂了三天水,谁知那天输液中突然出现头晕胸闷、气喘、心跳过快的症状,被家人送到附近医院后,医生怀疑张大爷有心衰的迹象。  其实像张大爷这样的老人并不在少数。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心脏科唐春平主治医师表示,这种做法其实是在做“无用功”。  唐春平介绍,首先,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
安德列耶夫和师陀分别是俄国和中国现代文学中比较重要的文学家,各自由于其独特风格的作品受到学者的关注。然而,最近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式存在着种种不足,特别是
呼吸困难的第一病因  这种病在临床中比较常见,但是在患者中知晓率比较低。肺栓塞是肺脏的血管(肺动脉)被血栓堵塞所导致的一种疾病,它已成为中老年人不明原因呼吸困难的第一病因。从症状上来看,肺栓塞的主要症状就是某种程度的呼吸困难,小面积的肺栓塞患者症状往往不太明显,表现为活动时气短,不活动躺着就没事儿,干累活儿的时候有点气短,这种症状往往被患者忽略,尤其是老年患者,常常觉得是因为年龄大了体力下降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