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企业,作为实施国家“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主体,不但与传统的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建筑工程类企业不同,与“三外”(指我国开放型经济中的外贸、外资、外经三大领域)中的外贸、外资类企业也有所区别。由于其自身特点,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具有特殊的融资需求,需要特殊的融资渠道,催生了特殊的融资方式,以满足其市场化、国际化、资本化的要求,项目融资是业内一种十分常用的融资手段。而民用机场作为航空运输业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衔接民航运输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纽带,是民航运输系统结构中最复杂的子系统,其建设与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整个民航运输业的产业生态状况。作为国家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重要领域,民用机场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运营风险高,对民航业和区域经济影响深远,其融资问题是国内外机场业长期关注的焦点。项目融资始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使用产品贷款的方式为石油天然气项目进行融资的安排,以60年代在英国北海油田开发中使用有限追索的项目贷款为标志,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大型项目国际性融资的一种主要手段。项目融资作为一个金融术语,目前学术界没有一个准确、公认的定义,而对外承包工程的项目融资作为其中一个小的分支,专门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随着对外承包工程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承包商的融资问题日益突出,一方面,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承包商的融资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业务模式的不断创新,导致以借贷为主的传统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越来越难满足承包商新的融资需求。为破解业务发展和融资困难的矛盾,我国金融机构和承包商在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做法的基础上,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创新融资方式,开拓融资渠道,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其中,项目融资这一国际工程承包市场占主流的融资方式,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承包商接受,并在大型工程承包的融资活动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本文通过对赞比亚卢萨卡首都国际机场项目融资的案例进行可行性分析,对我国海外项目融资的现状进行评述,为我国未来的海外项目融资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