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结尾研究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kamom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开创了中国现代小说的范式,小说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手法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小说结尾的处理同样如此,与传统小说和同时代小说有所不同。小说结尾的深刻立意是鲁迅小说在小说叙述手法上的独特之处,这也是本篇论文的立论基础。本论文试以鲁迅《呐喊》与《彷徨》两部小说集说的小说结尾为分析对象,以对小说的话语分析为研究方法,讨论鲁迅对于小说结尾的多样化的处理手法,及由此反映出的鲁迅的思想特征。本文分三个部分展开讨论,分析鲁迅《呐喊》《彷徨》两部小说集里小说结尾的深刻立意。第一部分析《呐喊》、《彷徨》中小说结尾的多样性,以四种结尾形式为主要讨论对象:“归于平静,近乎无事”的叙述,结尾处的“绝望之‘走’,以死亡与忘却为收束的悲剧,平添亮色而产生的光明的结尾,从中可以看到鲁迅在处理小说结尾时方法的多样化。第二部分讨论《呐喊》、《彷徨》中同题材小说对结尾的不同处理手法,以知识分子题材小说《孤独者》与《在酒楼上》,以.“狂人”与“疯人”的呐喊为题材的《狂人日记》与《长明灯》,叙述科举制度下文人悲剧的小说《孔乙己》与《白光》,同是写故乡人事的小说《故乡》与《祝福》为例加以分析,讨论小说结尾的处理手法反映在鲁迅思想特征上的微妙差异,一方面鲁迅在小说中表露出的怀疑与自我怀疑的情绪越来越沉重,对于社会现实造成的悲剧的体验越来越深刻,另一方面鲁迅在《彷徨》时期的小说结尾处理上与《呐喊》时期相比,苦闷的冲动越来越汹涌,对启蒙者和启蒙自身意义的怀疑与日俱增,小说结尾处独异者不再悲壮,而孤独者却更为孤独。第三部分对《呐喊》、《彷徨》小说集里小说“光明的结尾”进行讨论,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提到的《药》与《明天》结尾处所增添的“曲笔”,是鲁迅服从将令的表现,对这“曲笔”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鲁迅这一时期信心的摇摆,他透彻地体会到了时代的悲剧和希望的渺茫,却又不绝于希望,这是“曲笔”的意义所在。另一部分以《狂人日记》、《故乡》与《伤逝》的小说结尾为分析对象,无论是结尾处“狂人”的微弱的呐喊,还是《故乡》文末的希望之路,《伤逝》结尾处走向新生之路的涓生,这些看似光明的结尾,实质并非如此,“狂人”的呐喊在“狂人”的清醒后被颠覆,《故乡》的希望之路,既回不到原乡,也看不到未来,《伤逝》的结尾更是对涓生浪漫主义情怀的反讽,并不存在所谓“光明的结尾”,是否定性叙事和反讽的叙述手法,背后是鲁迅对五四启蒙话语的质疑。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用小剂量内毒素(LPS)滴鼻诱导慢性吸入纸烟烟雾的大鼠,建立感染后咳嗽(PIC)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0只SPF级雄性纯白SD大鼠分为空白组、感染后咳
<正>2012年11月10日上午9时,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峡大学橘颂音乐厅和科技学院天问报告厅内座无虚席,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柏斯音乐集团联
日前,社会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使人们意识到开发可再生能源和贮存系统的紧迫性。锂离子电池有着高的放电电压、高能量密度、很长的循环寿命、小尺寸、轻质量和
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组合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目前教育界比较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以某高校外语专业学生为实验对象
水体铊污染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及生态环境。近年来,铊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各国政府和组织对铊在各类水体中的允许含量制定了极为严格的安全控制标准,但当今还缺乏较为行之有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必需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近年来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让广大人们“谈食色变”。首先对受害
旅游合同是旅游者追求精神上的愉悦与享受为特征的精神利益合同。当旅游经营者的违约行为致使无法实现合同目的时,就需要赔偿旅游者的精神损害。但是我国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