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与原发性帕金森病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对两种疾病加以鉴别,帮助临床诊断工作。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院2008年至2013年住院治疗的65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93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分别为VP组和PD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结果,记录其脑梗死病灶位置及数量。应用spss20.0软件对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VP组与PD组相比性别无差异,但发病年龄较PD组高,为71.3±8.1岁;并且VP组多有脑卒中病史,多数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在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临床症状上VP组主要以运动减少、肌强直、行走困难和步态不稳为主要症状,主要累及下肢。静止性震颤少见,并且多伴有偏瘫及偏侧躯体感觉障碍及球麻痹,多有锥体束征,如病理征阳性、腱反射亢进等,VP患者肌张力增高主要以铅管样增高为主。记忆力及计算力减退较PD组明显。两组患者之间意向性震颤、启动或止步困难、言语障碍、尿失禁、情感障碍方面表现无统计学差异。3.两组患者中,VP组未发现有单发脑梗死;绝大多数为多发腔隙性脑梗死,且所有患者均发现有基底节区梗死灶,有34例患者的脑梗死大小超出了腔隙性梗死的面积,占52.3%;发现有9例大面积脑梗死,占13.8%;梗死灶较少小于10个的有6例,占9.2%,但此6例均合并较大面积梗死。PD组影像表现有28例为正常,占30.1%。有脑梗死的患者其影像学绝大多数表现为腔隙性梗死,发现有4例(4.3%)患者其梗死灶面积超过腔隙性脑梗死的范围。脑梗死灶数量>10个的有13例,占14%。在脑梗死病灶数目的分析中,VP组的病灶数量明显多于PD组。4.PD组中应用左旋多巴治疗的有89例,有效率为100%,VP组中有31例给予左旋多巴口服,其中有效例数为26例(83.9%),5例(16.1%)对药物反应差或无效。结论:脑卒中、高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是VP的危险因素。除静止性震颤外,VP患者可伴有其他与PD类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症状及体征,且主要累及下肢。多合并脑卒中的症状和体征。头部CT或MRI为正常或仅有少量梗死灶,或为无症状性脑梗死,则支持诊断PD;病灶较多且分布广泛,病灶数目在10个左右,多位于基底节或脑干,则支持诊断VP。部分VP患者应用治疗剂量的复方左旋多巴口服可获疗效,但逊于原发性帕金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