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属鲤科、鲃亚科、光唇鱼属,系溪流性名贵经济鱼类,近年来在浙江等地增养殖开发。为探究光唇鱼性腺及胚胎与仔稚鱼发育规律,采用组织胚胎学观察方法研究了人工养殖光唇鱼的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胚胎及仔稚鱼发育特征。其结果如下:1精巢发育及精子发生雄鱼精巢属小叶型,外被结缔组织被膜。精巢发育分为Ⅰ~Ⅵ个时期。在第一次性周期内,4月龄鱼精巢为Ⅰ期,呈透明的细线状,无精小叶腔,精小叶内含精原细胞及初级精母细胞;5月龄鱼精巢发育达Ⅱ期,呈半透明的细带状,精小叶腔开始形成,精小叶内含精原细胞及初级精母细胞;6~8月龄鱼精巢为Ⅲ期,呈淡红色的扁带状,精小叶腔明显,精小叶内含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及精子细胞;9月龄鱼精巢发育达Ⅳ期,呈灰白色、带状,精小叶腔中已有成熟精子;10~12月龄鱼精巢为Ⅴ期,精小叶腔中充满精子;13~14月龄鱼精巢为Ⅵ期,精小叶腔中残留精子。性成熟后的光唇鱼精巢发育周年变化经历了Ⅲ~Ⅵ个时期:10月,雄鱼产后精巢恢复至Ⅲ期,并以该发育阶段越冬;4月,精巢发育至Ⅳ期;5~7月,精巢发育处Ⅴ期,为繁殖期;8~9月,精巢发育处Ⅵ期。2卵巢发育及卵子发生雌鱼卵巢为被卵巢。在第一次性周期内,卵巢发育经历了Ⅰ~Ⅵ个时期。4~5月龄为Ⅰ期卵巢,内含第Ⅰ时相卵母细胞,其细胞质嗜酸性;6~18月龄为Ⅱ期卵巢,主要由第Ⅱ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细胞质嗜碱性,细胞膜外单层滤泡膜形成、细胞质中出现卵黄核;19~20月龄为Ⅲ期卵巢,主要由第Ⅲ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细胞质嗜酸性,胞质内出现液泡及卵黄颗粒,滤泡膜由单层发展为二层、细胞膜与滤泡膜之间的放射带形成;21~22月龄为Ⅳ期卵巢,主要由第Ⅳ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细胞质内充满卵黄颗粒,细胞核开始偏位;23~24月龄为Ⅴ期卵巢,主要由第Ⅴ时相卵母细胞组成,其卵黄与原生质发生极化,滤泡膜脱落;25月龄为Ⅵ期卵巢,主要由第Ⅱ、Ⅲ时相卵母细胞和空滤泡组成,少量未排出卵退化吸收。性成熟后卵巢周年变化规律为:8月卵巢发育处Ⅵ期,9月卵巢恢复至Ⅱ期;12月卵巢发育进入Ⅲ期,并以该发育阶段越冬;4~5月卵巢发育处Ⅳ期;6~7月卵巢发育处Ⅴ期,为繁殖期。在一个生殖季节中,光唇鱼可多次产卵,属短期分批产卵类型鱼类。3胚胎及仔、稚鱼发育光唇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沉性、弱粘性。在水温23~25℃下,胚胎发育历时46h45min,经历了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孵化等阶段。在水温24~27℃下,仔、稚鱼发育历时22d,初孵仔鱼具有较大的卵黄囊,胸鳍原基及肛门原基形成;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7日龄仔鱼卵黄囊消失,营外源性营养,体侧8条横斑形成,各鳍均已出现,进入晚期仔鱼阶段;14日龄仔鱼各鳍鳍条发育基本完成;16日龄仔鱼鳞片开始出现,进入稚鱼期;22日龄稚鱼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仔、稚鱼生长方程为:TL=0.9945D+7.4714(R~2=0.9866, TL为全长, D为日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