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多环芳烃(PAHs)和重金属镉(Cd)是土壤中常见的两类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和高毒性,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目前针对单一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之间理化性质差别较大,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导致对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物的治理研究相对较少,土壤修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开发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土壤复合污染修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农林废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701350、4177134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环芳烃(PAHs)和重金属镉(Cd)是土壤中常见的两类污染物,具有致癌性和高毒性,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目前针对单一有机物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研究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之间理化性质差别较大,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导致对重金属-有机复合污染物的治理研究相对较少,土壤修复机理尚不明确。因此开发绿色环保、经济高效的土壤复合污染修复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农林废弃物松果为前驱体,通过掺杂杂原子和负载纳米粒子等方式制备了不同的功能性泡沫碳材料,实现了对水和土壤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荧蒽、萘以及重金属Cd的高效治理。探讨了材料的形貌结构及不同反应条件对污染物吸附降解性能的影响,阐明了材料吸附重金属和活化PMS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反应机制,研究了修复体系对环境质量及生态功能的影响。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1)以农林废弃物松果为主要前驱体,采用原位浸渍和独特的煅烧工艺制备了氮掺杂泡沫碳负载纳米铁(Fe@CF-N)复合材料,用于活化过一硫酸盐(PMS)降解水和土壤中的荧蒽(FLT)。通过SEM、TEM、EDS-mapping、BET、XRD、XPS等分析技术对Fe@CFN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通过对水和土壤中荧蒽的降解实验研究了材料的吸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Fe@CF-N具有三维网状结构,比表面积为294.0 m2.g-1。同时,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性能,可有效活化PMS降解FLT。在反应180分钟内,Fe@CF-N/PMS体系对水和土壤中荧蒽的最大去除率分别为81.83%和78.12%。经过四次循环利用后,Fe@CF-N对水中FLT的去除率仍达到55%。自由基猝灭结果表明,硫酸根自由基(SO4-.)、羟基自由基(.OH)和单线态氧(1O2)是降解反应的主要活性氧物种(ROS)。同时,在荧蒽的降解过程中产生了低分子量的中间体,如邻苯三酚(C6H6O3)和1,3-丙二醇(C3H8O2)等。以豌豆为实验对象,研究了Fe@CF-N/PMS体系对土壤环境质量及植物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Fe@CF-N/PMS体系修复后,土壤中豌豆的种子发芽率、茎长和根长与未污染的土壤相比没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水和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治理提供了一种经济有效的修复方法。(2)以松果为主要前驱体,通过曼尼希反应和高温碳还原反应制备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掺氮泡沫碳负载纳米零价铁(n ZVI@NCF)材料,用于同时修复水和土壤中的Cd(II)–萘(NAP)复合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n ZVI@NCF对水和土壤中Cd(II)的吸附量分别为13.9 mg.g-1和1.97 mg.g-1,吸附速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同时,n ZVI@NCF对水中NAP的降解率接近100%,对土壤中NAP的降解率可达59.12%。此外,在Cd(II)-NAP复合污染中,与Cd(II)共存的NAP会竞争n ZVI@NCF材料表面的吸附位点,从而抑制材料对Cd(II)的吸附;而与NAP共存的Cd(II)则可通过n ZVI-Cd的双金属效应和Cd(II)的促氧化作用产生更多的ROS,提升n ZVI@NCF/PMS体系对NAP的降解。自由基猝灭实验证明在降解过程中产生的超氧自由基(.O2-)是介导n ZVI/Fe2+/Fe3+电子转移活化PMS氧化降解NAP的主要自由基。植物毒性实验结果表明,n ZVI@NCF/PMS体系能够有效修复Cd(II)-NAP复合污染的土壤,并显著改善土壤的环境质量。这项研究为环境中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的高效治理提供了新型材料和修复技术。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工业和农业的不断发展,三废排放和化肥施用向土壤中引入大量重金属,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的同时,也对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威胁。化学淋洗技术因其操作简单、修复周期短,能够有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实际污染场地修复中。目前,淋洗技术的关键在于选取一种绿色高效的淋洗剂及合适的淋洗方式。本文选择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2Na)与柠檬酸(CA)作为复配淋洗剂,以含有4种典型重
环保型木塑复合材料是以植物纤维作为增强基材料与塑料混合,通过注塑以及模压成型的新型环保材料。通过分析常用的木塑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研究木塑材料工艺与使用性能之间的理论关系,提出木塑材料成型方法与性能提升方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多元心智,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人文素养是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在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听说法是常被教师提倡并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旨在强调通过反复进行句型及其结构的练习培养学生听说能力的教学方法。在英语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手段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运用听说法提高学生的英语交
采矿活动导致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是我国土壤质量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污染矿区数量多、实际情况复杂,仅有部分矿区开展了治理工作,仍有大量遗留矿区处在自然恢复过程。植物的生长、消亡及其衍生物利用过程往往是污染矿区重金属迁移的潜在二次途径。对于自然恢复中的矿区,典型先锋植物的生长到腐解过程,会对土壤重金属产生影响;对于生态治理中的污染矿区,超富集植物生物质的处置往往是植物修复技术的棘手问题。本研究分别对污染矿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优秀人才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必要因素,决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与效果。人才招聘作为人力资源六大模块之一,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对于企业挖掘和吸引人才,进一步完善企业人才价值,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探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招聘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周向超声导波在多层复合圆管的快速缺陷检测与定量材料表征方面具有优秀的应用潜力,结合传感器网络技术,可构建智能材料与结构。精确计算周向导波的频散特性是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传统的频散曲线求解方法大多只适用于各向同性介质且单层环面的情形,而对于工程结构中多层复合圆管则难以甚至无法求解。从弹性波动理论出发,结合COMSOL Multiphysics商用分析平台,发展了半解析有限元(SAFE)方法的计算框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的日益加深,对水样的质量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污染源成分复杂多样,为水质检测带来了较多问题。通过对水环境中常规项目污染物指标分析,建立河道污染类型与常规工程监测数据的关联性,能够对河道水质下降、污染源快速整治、河道水质改善等方面进行高效预警。化学需氧量(CODCr)和高锰酸盐指数(CODMn)是最能反应水质污染程度的两个指标,简述了现阶段化学需氧
<正>文化意识是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来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把文化知识教学有机融入语言学习之中,深入解读文本,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价值,在主题意义的引领下,通过创设一系列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的融语言、思维和文化为一体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文化内涵,逐步将文化知识内化为文化意识,
为解决我国地震高发区建筑物结构安全性问题,避免人们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受到损害,本文基于抗震性能的角度,针对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设计展开研究,并提出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性能水平进行量化,基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的结构概念、设计原则和设计策略,围绕“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构造措施,阐述了其重要设计节点,以期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和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
塑料作为木塑复合材料的基体,其品质直接影响到木塑复合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使用三种不同品级聚乙烯(PE)回收料为基体,木粉为增强相,添加一定量的助剂,采用两步挤出成型法,制备了木塑复合材料(WPC)。通过测试木塑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吸水性和热学性能,探讨了三种不同品级聚乙烯(PE)回收料的用量对木塑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吸水性及热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收料A用量的增加,木塑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