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道地主产区专题调研法和系统选择法,应用系统分离纯化种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或对比设计,连续3年品比试验及专题研究,探讨不同太子参品种类型的栽培特性及高产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太子参大叶型、小叶型、野生型品种间的生物学性状及生产力特性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生态适应性、植株特征、花粉粒、染色体和同功酶均有显著差别;整地、选种、合理密植、地膜覆盖、控肥、摘蕾、遮荫等栽培技术可以增加太子参的产量。首次确立了太子参的品种资源类型并进行定名,建立了太子参品种资源分型研究的性状和生产力指标体系。本研究为实施太子参的GAP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