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湖州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l5201314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1.通过量性研究,调查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发生率、出现用药偏差的类型及原因;2.探讨影响老年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的影响因素;3.通过质性研究,深入了解老年骨折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出现偏差的真实体验,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1.选取于2020年3月~9月入住福建省某三甲医院,经骨密度检测确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21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医嘱及病例,在患者出院当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家庭关怀度指数表(Family APGAR Index,APGAR)、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S)、独立服药能力评价量表(Durg Regimen Unassisted Grading Scale,DRUGS)、服药依从性量表(Eight-iteam Morisky Medication Adberence Scale,MMAS-8),以获取患者基线资料。2.在患者出院后14天,通过电话随访并使用药偏差评估工具(Medication Discrepancy Tool,MDT)的方式,获取患者出院后用药情况。将出现用药偏差的患者分为偏差组,反之为未偏差组。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秩和检验,卡方检验以及多因素二项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评价其相关影响因素。3.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12月入住福建省某三级甲等医院,12例诊断为骨质疏松性骨折并在医院-家庭期间发生用药偏差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一对一半结构式访谈,应用Colaizzi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研究结果:1.量性研究中,共收集符合纳排标准的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共210名,其中男性64人,女性136人,平均年龄(73.14±9.49)岁,平均住院天数(12.86±3.77)天,平均受教育年限(5.91±2.87)年,平均医嘱药物数量(3.50±1.05)种,平均DRUGS评分(42.33±16.71)分。2.纳入的210例患者中,至少存在一项用药偏差者136例(64.8%),共发生用药偏差次为513次,平均发生3.77次/人。3.本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抗骨质疏松药物中钙剂用药偏差发生最高,为43.3%(78例);双磷酸盐用药偏差发生率仅次于钙剂,为42.5%(51例);仙灵骨葆胶等中成药用药偏差最低,为16.1%(12例)。4.本研究发生用药偏差的类型中漏服药物占比最高,为96例(21.6%),不规律用药仅次于漏服药物,为93例(20.6%),用药方法错误这一用药偏差类别发生率最低,为3例(0.7%)。5.所有用药偏差原因中,患者源性原因为160例,医源性原因共122例,部分患者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患者源性和(或)医源性用药偏差的原因。在所有发生偏差的原因中,患源原因占比最高,为56.7%;医源性原因次之,为43.3%。患者源性原因中“对疾病不重视”中占比最高,为14.9%(42例),其次为“担心药物副作用”(10.6%);医源性原因中“用药宣教遗漏或不准确”占比最高,为11.3%(32例),其次为“出院清单上药物名称、剂量、时间难辨认”为9.9%(28例)。6.用药偏差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合并其他疾病数、医嘱药物数量、婚姻状况、医保类型、骨折类型无显著性差异(P>0.05);受教育年限、住院天数、既往是否有规律的用药史、居家照顾者、是否独居、APGAR评分、MMAS-8评分、HAS评分、DRUGS评分上存在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天数、受教育年限、自我服药能力和家庭功能是用药偏差的保护因素。住院天数每增加1天患者出现用药偏差的发生会减少到0.563倍;受教育年限每增加1年患者出现用药偏差会减少到0.678倍;自我服药能力得分每增加1分,偏差发生率会减少到0.761倍;研究将家庭功能0~3分的患者作为参照组,家庭功能评分得分为7~10分的患者用药偏差发生率的风险是0~3分患者0.330倍。7.质性研究中,在医院-家庭过渡期间内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出现用药偏差因素可提炼为4个主题:对药物信任度、药物的认知上存在误区、服药习惯较难适应以及对现况的担忧。研究结论:1.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在出院后早期用药偏差发生已处于较高水平,所有抗骨质疏松药物中钙剂用药偏差发生率最高,用药偏差类型中漏服药物和规律服药最为多见。2.患者源性原因是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用药偏差的主要原因,与患者对疾病不重视态度有关。医源性原因主要是医护人员用药宣教出现遗漏或不准确有关。3.量性研究结果表明,受教育年限、住院天数、APGAR评分、DRUGS评分是患者出现用药偏差的独立影响因素;质性研究发现,药物、心理和家庭等多方面影响是导致患者出现用药偏差影响因素,二者均强调家庭功能是影响患者用药偏差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统计数据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城镇灵活就业者快速增长,当前已有2亿人左右,可见这一群体已经渐渐变成城镇就业人口主要的构成部分。在这个背景下,针对这一群体的养老问题也日趋突显。本文通过立足于福建省的连江县、永春县、上杭县这三个县城,对两种养老保险分别进行测算,模拟在缴费年限相同的情况下,假设领取到80岁养老金,比较两种保险的回报差额分别是多少。以此期望能给灵活就业者更直观的比较,给予灵活就业
期刊
目前专升本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差异性大,且普遍数学阅读能力相对较弱。通过分析专升本学生数学阅读现状和数学阅读能力,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下数学阅读环境的变化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化方法和手段实施新的培养策略,提高学生数学阅读兴趣和自学能力,改善专升本学生数学成绩,强化数学教学成果,构建数学教学的新体系。
假期里,我读了一本叫《红星照耀中国》的书,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本书原名为《西行漫记》,是一部驰名中外的名著。抗日战争期间,由于消息封锁导致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偏见与误解。为了解真相,在中国游历的作家埃德加·斯诺孤身赴西北苏区调查,并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从此便深深地爱上了中国。这部具有新闻性质的名著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运动,人物描写生动鲜活,
期刊
研究目的:运用描述性质性研究的方法,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不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个性化的体力活动方案提供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法的最大变异抽样策略,运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选取了浙江省某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内分泌科体力活动不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面对面的半结构式访谈,按照传统内容分析法的方法对转录文本进行分析整理,通过开放性编码、归类形成主题和亚主题。研究结果:本研究共
研究目的:对浙江省某三甲医院ICU护士进行跨专业团队合作问卷调查,了解跨专业团队合作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ICU护士更好地参与跨专业团队合作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严格遵循纳入排除标准,选择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240名护士(2020年1月到2020年6月)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化版中文跨专业团队合作量表(AITCS)、工作投入量表、职业认同评定量表对ICU护士的一般
研究目的:1.对我国台湾地区学者制定的死亡因应自我效能量表进行文化调适,为国内临床护士死亡应对自我效能的测量提供可靠的评估工具。2.调查国内临床护士死亡应对自我效能现状及影响因素,探讨临床护士死亡应对自我效能与人格特质的关系,为选择合适人格特质的护士进入安宁疗护团队,提高安宁照护水平提供依据。研究方法:1.台湾地区版死亡因应自我效能量表的跨文化调适及信效度检验在取得原作者授权后,严格遵循量表文化调
研究目的:分析ICU肠内营养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构建ICU肠内营养患者再喂养综合征的风险预测模型并编制风险评估量表,为筛查高危人群提供评估工具。研究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收集2018年1月2020年7月入住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的433例肠内营养患者临床资料,以是否发生再喂养综合征分为再喂养综合征组和非再喂养综合征组,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索握力水平对患者脱机结局的预测价值,寻求不同性别的老年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最佳握力截断值,以期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患者是否具备脱机条件提供简便的辅助参考指标,更好选择脱机时机,降低脱机失败率。研究方法:本研究选取了浙江省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重症监护病房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23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通过脱机筛查试验后测量左、右手的平均握力水平
研究背景:认知功能管理在延缓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个体认知功能下降方面被证实成效显著。然而,MCI者对疾病认知较低,导致参与认知功能管理行为的依从性差。健康教育可以提高个体疾病知识,但社区缺少此类教育项目、实施路径以及对依从性提升的实证性研究。研究目的:构建基于跨理论模型(Trans-theoretical Model,TTM)的行为导向式健康教
研究目的:本研究欲构建一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后肢体功能锻炼方案,同时采用析因设计分析方法,将红光治疗(有、无)和肢体功能锻炼(有、无)两种因素进行2×2析因设计组合,通过对比术后超声和物理成熟情况,明确本研究设计中促进自体动静脉内瘘成熟的最佳干预方式,以达到改善内瘘成熟效果,提高内瘘成熟率。研究方法:1.构建肢体功能锻炼方案:通过文献回顾形成肢体功能锻炼初步方案,经专家咨询和预实验形成一套科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