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肾病(DN)又称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是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的机体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障碍,持续的高血糖状态,损伤肾毛细血管,使肾小球肥大,肾小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细胞外基质增加,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的主要原因。然而现代医学对于本病发病机制的认识至今尚不全面,治疗方案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单纯西医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病情发展,改善临床症状,而中国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结合糖尿病肾病起病隐匿的特点,提倡中医“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理念,对患者给予清肾解毒法治疗,与西医常规用药治疗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用药治疗。本文搜集了大量的现代医学以及传统中医学与糖尿病肾病相关的医学文献,旨在探讨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和生活的质量。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及辩证标准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中医科糖尿病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完成本研究,剔除及无脱落病例。两组患者均需改善生活方式,采取糖尿病防治指南所建议的低脂、低糖、低盐、低蛋白饮食,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限制烟酒。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药常规对症治疗(控制血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调节血脂首选他汀类药物,控制血糖应避免选用对肾脏有损害的口服降糖药,应用胰岛素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清肾解毒汤治疗(药物组成:生地,天花粉,葛根、双花,连翘,茜草,萹蓄,瞿麦,大小蓟);应用疗程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24h尿蛋白定量(Upro)的变化。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总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显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显效6例,有效1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后两组患者总疗效的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治疗后主要体征与症状的比较:口干口渴症状,治疗组3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33%,其中明显改善17例,改善11例,未改善2例;对照组3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3.33%,其中明显改善7例,改善15例,未改善8例。尿频尿多症状,治疗组23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65%,其中明显改善14例,改善8例,未改善1例;对照组24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83%,其中明显改善9例,改善8例,未改善7例。倦怠乏力症状,治疗组28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9.29%,其中明显改善20例,改善5例,未改善3例;对照组27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37%,其中明显改善13例,改善6例,未改善8例。肢体浮肿症状,治疗组21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48%,其中明显改善16例,改善3例,未改善2例;对照组22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7.27%,其中明显改善12例,改善5例,未改善5例。治疗后两组患者主要症状、体征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5.95±0.69、8.77±0.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各项生化指标的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经治疗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安全性评价:经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现与本试验相关的不良反应和检验指标的异常。讨论:方中生地、天花粉、葛根配伍应用,既有滋阴养液之效,又有清热凉血之功,兼顾肺、脾胃之津亏燥热,肝、肾之精血亏虚。双花、连翘相配伍,甘寒清热而不伤胃、消肿散结而不伤正,清热解毒,直攻体内毒邪。大小蓟、茜草相配伍,既凉血止血,又活血化瘀,既解毒消痈,又清肾利尿之功。萹蓄、瞿麦配伍,通淋利尿,解毒杀虫,可祛蕴结膀胱之湿热毒邪。全方配伍缜密,用药精良,以达到攻补兼顾,清肾解毒之功效。结论: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尿生化指标,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