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断裂社会”的中国现实,中国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中,随时面临着具有高风险、不确定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危机管理具有双面性,不恰当的危机管理会激化社会矛盾、扰乱社会秩序,导致次生危机频发、政府形象崩塌;而合适的危机管理可以转“危”为“机”,成为改善利益关系、树立良好形象的样本,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便是危机传播管理。危机传播通过传播媒介进行,是联结各利益主体的纽带,通过有效沟通和对话民主,形成健康的舆论环境并协助危机解决,发挥危机传播管理的作用。本文以天津港“8.12”特大爆炸事件为案例,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危机事件中危机传播管理特点、特点形成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该论文主要从传播学和社会学的视角出发进行研究,除此还包括了管理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运用了风险社会理论、议程设置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社会燃烧理论、吉登斯的对话民主等理论知识对论文观点加以佐证和分析。文章行文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进行阐述,共分为四章:第一章是基本概念界定和事件概述,对危机和公共危机的概念、分类及演化机理进行介绍,区分了危机管理与危机传播管理的相关概念,同时将文中研究的案例作一总体概述。第二章是对“8.12”特大爆炸事件的特点分析,通过对事故中危机传播管理过程的再现,从中总结出政府、大众媒介和公众三方的特点并逐一分析,特点总体上表现为危机传播中政府信息不透明、话语权旁落、沟通效能低下,大众媒介反应迅速、新媒体特点显著、主流媒体失语,公众的民间舆论场强大等特点。第三章是对形成以上特点的原因分析,包括政府体制的顽疾尚未解决、危机意识薄弱、对新媒体运用不熟练,大众媒介中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融合加强、新媒体成为生活一部分,公众对政府的非理性认知、“网意”与“民意”的差别、群体的形成等原因。第四章是对政府危机传播管理策略的分析,以危机发生的四个分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包括政府自身的革新以及从政府与大众媒介、公众之间的关系入手,进行有效的危机传播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