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我国在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近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因此决定了中国老龄化事业的工作重点在农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20世纪末进入老龄化社会,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且近70%的老年人居住在农村,因此决定了中国老龄化事业的工作重点在农村。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不仅是实现农村“老有所养”的重要形式,也是深化农村养老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然而,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仍处于试点探索阶段,亟需从理论视角对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问题进行研究。本文对当前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背景进行了分析,梳理了有关农村社区养老的理论研究,介绍了老龄化、新型农村社区和社区养老的概念。运用公共产品理论进行分析,确定了社区养老服务的性质是准公共产品;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调查了社区居民的各个层次的养老需求;从供需均衡理论的视角,分析了刘河中心社区的养老服务的供给现状。对Y市刘河中心社区进行调研,从物质生活保障、生活照顾服务、医疗服务和精神心理健康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分类调查,了解到社区居民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农村老年人的物质生活保障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政策上存在重城轻农的的现象。同时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对养老服务缺乏监管,养老服务人员不专业,社区硬件设施难以维持社区养老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了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的供需失衡的现状。通过借鉴英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的研究和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发展我国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措施:首先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统一的管理组织机构,加大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强养老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强化医疗服务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作用,鼓励建设无障碍环境,此外,还要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教育工作。
其他文献
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是培养与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小学教师应站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塑造学生创新个性,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的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摘要】在实践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都希望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追求一种理想的课堂教学,向课堂要效率,但要具体说出什么是理想的课堂,这真是一个难题,还是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吧。本文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问题,提出几点自己的思考:1、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2、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建立
【摘要】教学不仅是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继承,也是人类知识体系的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不但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心理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小学数学是数学的基础,基础的数学知识是人们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基础,所以教好数学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 高年级数学 教学方法 小学高年级阶段数学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点,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突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框架,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研究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从而使学生愉快地学习、主动地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 俗话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话直接指向的就是学习数学最本质的特质——“动脑”,也就是说在数
一、探究式教学的定义 探究性学习的定义为:“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学习,在掌握知识内容的同时,让学生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探究式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研究活动,学生在老师所创设的探究教学环境下,通过实验、观察、操作、调查、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并经过反思和不断重组而获得知识、发展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与意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