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心功能障碍介导的Ⅱ型心肾综合征中基因互作情况研究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心肾综合征是指“心脏和肾脏中一个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可能诱发另一器官的急性或慢性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心肾综合征基于首先受损的器官和损伤的急慢性程度被分为五种类型,其中Ⅱ型被定义为慢性的心脏功能障碍引起的慢性肾脏功能障碍。伴随着心力衰竭加重,该疾病会进一步导致利尿抵抗和肾功能恶化。研究者习惯于将Ⅱ型心肾综合征的产生原因归咎于左心衰竭,那么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功能障碍是否也能够诱导肾脏功能损伤而产生Ⅱ型心肾综合征?如果可以,那背后的分子机制又是什么?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功能不全和右心衰竭,也是终末期肾病死亡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肺血管阻力增加、右心室压力升高的小鼠会继发水钠潴留和全身水肿等肾功能损害的表现。临床上肺动脉高压的患者也会出现周围性水肿和腹水,并且随着肺动脉高压的进展,对利尿药的抵抗经常发生。肾脏与心脏双器官的联合损害不仅会影响心衰恶化时的诊断鉴别,而且使其治疗手段非常有限,目前对于心肾综合征治疗依然以缓解症状为主。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来更有效地解决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右心功能障碍导致的Ⅱ型心肾综合征。非编码RNA被证明有转录和转录后调控功能,能够参与和调节基因的表达过程。MicroRNA(mi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circular RNA(circRNA)都被认为和心血管疾病或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miRNA也可以作为circRNA、lncRNA的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竞争调节下游的信使RNA(mRNA),从而调节心肾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这项研究旨在调查Ⅱ型心肾综合征中circRNA,miRNA和mRNA的转录组表达谱,并确定在右心功能障碍诱导的Ⅱ型心肾综合征中调节分子信号网络的潜在治疗靶标。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雄性C57BL/6小鼠经肺动脉缩窄诱发右心室功能障碍导致肾功能损伤的Ⅱ型心肾综合征模型,采用心脏超声、心导管、组织学染色等检查验证该模型合理性。我们通过全转录组测序获得了右心和肾脏组织中mRNA,miRNA和circRNA的表达谱。进行包括基因本体论分析,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和共表达网络分析等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用于验证转录组测序的结果。研究结果经肺动脉缩窄的小鼠发出严重的右心功能障碍,右室肥厚及纤维化明显,并且出现肾脏萎缩和以肌酐升高为代表的肾功能损害。全转录组测序后,在右心和肾脏组织中分别发现了显著差异表达的mRNA(心脏741个,肾脏86个)、miRNA(159个,29个)以及circRNA(233个,104个)。我们筛选并建立了负相关的miRNA-mRNA配对。GO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调节的基因与纤维化、细胞增生信号传导通路和代谢通路显著相关。然后我们针对与纤维化、增殖和代谢途径,建立了相关的circRNA-miRNA-mRNA调控网络,网络预测了可能存在的 ceRNA 配对,诸如 novelcirc002631/miR-181a-5p/Creb1 可能通过Ras、cGMP-PKG、PI3K-Akt等通路在纤维化中起到重要作用,而novelcirc005533/miR-133a-3p/Hdac4 等 ceRNA 配对则可能通过甲状腺素、鞘磷脂等代谢通路在代谢过程的转变中起到重要作用。研究结论在右心功能障碍引起的Ⅱ型心肾综合征中,显著改变的基因主要通过Ras、PI3K-Akt或cGMP-PKG通路参与心脏和肾脏细胞增殖和纤维化,通过PPAR、甲状腺素或鞘磷脂代谢通路参与代谢过程的改变。
其他文献
放疗尤其是调强放疗是鼻咽癌的主要治疗方式,精确治疗才能保障疗效。由于鼻咽癌靶区复杂和周围危及器官较多,放疗过程中轻微地位置变化都将导致治疗精度下降。另一方面,食管癌放疗中,正常肺组织不可避免的受到照射,引发放射性肺炎,这限制靶区剂量的提高,影响治疗效果。如何预防并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需要得到重视。本文首先回顾了放射治疗技术及设备的相关知识,学习了影响鼻咽癌摆位精度的因素以及食管癌放疗后与放射性肺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每年全球有一百三十多万新发病例,且部分地区发病率持续上升,前列腺癌已严重威胁着男性的身心健康。近些年来,转录组测序技术迅速发展,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的研究途径。前期的文献阅读我们发现RAB2A在细胞内参与调控物质囊泡运输,RAB2A在乳腺癌、口腔癌中促进肿瘤发展,同时结合RAB2A在前列腺癌组织与正常前列腺组织的表达差异。我们认为RAB2A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系的病理性增大以及屈曲,约15%的成年男性和40%的不孕男性都有这种情况[1]。导致精索静脉曲张不孕的因素很多,如缺氧、代谢异常、激素功能障碍、睾丸温度升高、精索静脉高血压等[2]。没有单一因素被认为是导致睾丸损伤的原因[3];精索静脉曲张的具体致病机理尚未明确,现普遍以为是多种原因共同导致的[4]。在这个复杂的病理生理网络中,代谢异常似
目的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假体并发症(prosthesis-related complications,PRCs)的发生是灾难性的后果,通常意味着假体植入失败和需要行翻修手术。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基于大样本量的THA术后院内PRCs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基于2005?2014年美国的全国住院病人样本(Nationwide Inpatient Sam
背景肺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前列。目前对肺癌采用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段。胸科手术肺隔离技术是保护健侧肺、且使术野清晰的保障,但在肺隔离单肺通气(OLV)过程中常发生低氧血症。提高吸入氧浓度是改善OLV低氧血症常用方法,但可加重氧化应激损伤,增加肺部并发症(PPCs)的发生率。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建立了预防OLV低氧血症综合肺保护流程,并找到通过纤维支气管镜引导进行各肺段通气的
学位
研究背景:黄病毒科黄病毒属Flaviviridae登革热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登革热的致病原,其主要由蚊媒传播,高发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截止到2020年,全世界有约40%的地区面临登革热感染的风险,进二十年来每年约有5000万至1亿人感染,近年来人数增长迅速,已达每年3.9亿人感染,死亡人数高达25000人。患者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登革热病毒感染会引发多种疾病如:隐性感染、登革热
研究背景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总体5年生存率低于18%,肝细胞癌发病率占原发性肝癌80%以上。肝癌具有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早期影像学特征不典型等特点,患者确诊时多处于中晚期阶段,治疗疗效多不理想。因此探索肝癌形成的时间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肝癌的发生发展涉及了分子、细胞和微血管的复杂变化。从分子、细胞层面对肝癌演进过程中关键分子和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可视化,有助于实
背景: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研究表明,与健康人或肺部良性病变患者相比,肺癌患者的呼吸道菌群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群落多样性和特征菌属的相对丰度发生改变。目前需要进一步探讨呼吸道菌群是否与肿瘤临床特征等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相关。目的:描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呼吸道菌群结构,探讨呼吸道菌群与非小细胞肺癌的肿瘤分期、转移状态和EGFR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我们收集了85例首诊非小细胞肺癌
目的及意义:结直肠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第三位,死亡率高居第二位。近年来,尽管关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复发和转移仍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复杂分子机制并找到有效的治疗和预后靶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基于我们先前对S100P介导的结直肠癌侵袭和转移的研究,核S100P的染色质免疫沉淀高通量测序数据表明SLC2A5是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