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的诸多直接、间接致病因素,如:高血糖、绝对或相对低胰岛素血症、高胰高糖素血症、高脂血症等,都可能诱发各种眼部慢性并发症。其中,高血糖这一致病因素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的改变以及血液成分和血液流变学改变,已被公认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基本发病机制。少数研究表明,糖尿病可导致泪膜和角结膜上皮的改变。而对于这些改变是否与糖尿病致病因素中的高血糖有关,以及它们与糖尿病的病程及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尚缺乏详细而全面的研究。 1.研究目的 通过分析糖尿病和正常健康人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 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s-Ⅰ test)、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vital staining,FL)、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Con junctival impression cytologic analysis,CIC)以及糖尿病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等参数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来探讨糖尿病病程、严重度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泪膜和角结膜上皮改 变的相关性。 2.对象和方法 2且 对象 选择 2型糖尿病组OM组)和健康组进行对照研究。共选取 DM患者 <(5 4人 10 8眼,平均年龄 66.26士 5.引 岁。健康对照纠 3 0人 6 0眼,平均年 龄64.2弓士12.15岁。 DM组根据糖尿病控制情况和糖尿病病程进行分组c 2.2 检查方法和评价标准 DM组和对照组都进行常规中心视力检查(标准对数视力表),裂隙灯检 查(特别是检查睑缘、睑板、脸球结膜以及角膜情况人 百接眼底锐检查。 应用标准荧光滤纸进行常规FL和BUT测定:应用标准泪液分泌试纸进社 Schi rmer’s+试验(先对被检合者进行服表面麻醉,将标准泪液分泌试验 试纸悬挂于I户外1门下睑缘处);应用醋酸纤维滤纸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W 材(额侧紧邻角膜缘部球结膜人9狐酒精固定,PAS 联合苏木素染色后装’间 片,“病理学图形分析与教学系统”软件进行分析。W组还进行眼底荧光问 血管造影分析。 FL评分标准为:将角膜分为上、中、h三等分,每部分计0~3分,共 计0~9分。BUT评价标准为:记录被检查者最后一次眨眼到泪膜刚出现于 斑的时间。重复三次,取平均值。基础泪液分泌试验的评价方法为:记录 第二页 硕士研究主学位论又 滤纸湿润的长度。CIC评定标准为:根据结膜上皮鳞状化生 Nelson七分级 表,进行角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生分级,同时测定杯状细胞数。 2.3 统计分析方法 使用SPSS1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所有数据用X士S表示。各组 数据之l司比较分另采用X‘检验、StUdCflt’S Uflp。ifCd t检验、WllCOXOfl秩 - 禾检验和 one way ANOVA检验。. 3.结果 DM组与对照组无年龄级计学差异(S t "dent’s unPaired t 检验, P>0.05),两组亦无性别统计学差异(X‘检验,P>0.05)。 3.!DM对泪膜功能产生损害的情况 3.1.IBUT DM组别T值<IO秒者所占比例较对照组u显升高K‘检验,P<O.05X DM组BUT值较对照组明显缩短(Sttldents unpaired t枪验,Pro.05)。 3.1.2 Schirmer*试验 DM组S c h计iner*值d*。m者所占比例较对只组明显升高 o’枪验,P甘 wto.05)。DM组 Schirmer’s试验值驳对照 组明显减少(Student’s tlnpalred t 检验,Pwto.05)。 3二 DM对结膜上皮的损害 3.2l 结膜上皮的鳞状化生 DM组结膜上皮细胞鳞状化牛级别较对照组明显增加(Wi Icoxon秩和检 验,P<0.001)。 3.2.2 结膜上皮的杯状细胞密度 $3V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又 DM组结膜上皮杯状细胞密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侣tudent’s unpaired t 检验,P<0.05)。 3.3 DM对角膜上皮的损害 3.3* 荧光素染色 DM组荧光素染色累积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W if coxon秩和检验, P<0.001)。 3.4 DM病程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3.4.IBUT 9丙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