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失衡成因及对策探究——基于产业层面的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liang1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中美双边贸易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为中美贸易失衡加强,即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持续增大。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发展和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日益相对下降以及现实的中美贸易不平衡等问题的加剧,为保护自身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美国出台了许多对华贸易政策与手段,对中美贸易正常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干扰影响,需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应对,以保证我国国民经济顺利、健康的发展。本文以近30年的中美贸易数据和相关经济数据作为基本分析依据,在国际产业转移大背景下分析中美贸易失衡的原因和双方贸易利益流向。发现美国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和产业内贸易等手段,以加工贸易的形式实现传统产业向中国顺利转移。这种双边贸易既符合国际分工的原则,又符合双方经济利益,是双赢的格局。中美贸易失衡是美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必然结果。美国尽管长期贸易逆差,但同时保持失业率下降,经济增长稳定等诸多有利的经济现象。美国在中美贸易中得到的利益远远大于我国。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以美国对华贸易逆差数据来判断双方的利益得失,而应从经济增长、贸易条件、物价水平以及失业率等方面来分析双方的利益流向。中美两国政府应该理性对待中美贸易失衡,双方都有责任维护中美贸易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在中美贸易中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如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流失严重和外贸依存度偏高等现象。为了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端状况,我国政府和企业必须在相关领域进行调整,以便促进中美贸易持续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进口关税、进口环节代征税的减免又称为进口税收优惠,是减征税收(简称减税)和免征税收(简称免税)的合称。我国各项关税征收制度体现了国家相关时期的进口税收意图和导向,进口税收的
土地资源无疑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动力和保障,然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高投入、高代价、低配置、低效率”特征十分明显。在分税制改革与官员“晋升激励”的制度背景下,地方政府长期主导下的土地资源配置模式,造成土地资源错配程度不断恶化。土地资源错配抑制了产业结构升级、导致生态环境负外部性、拉大居民收入差距,从而阻碍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土地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及地方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改善
内生增长理论认为,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对东道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为资本、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复合体,与单纯的货币资本相比,FDI具有更强的外部性,能
本文的目的就是期望能找出我国目前农村金融服务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和解决办法。 农村金融服务的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建设的重要环节。我国的农村经济一直以来发展比较滞后
伴随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而来的人口红利衰减、剩余劳动力在产业与区域间转移而致工资差距的缩小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升、国际需求萎缩、贸易保护日趋明显等经济环境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