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基于内部控制的角度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y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与生俱来的风险之一,它古老而又新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际国内银行业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的操作风险事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资金损失的同时也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操作风险因此得到银行业、监管当局以及学者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能否有效的对操作风险进行科学的防范和管理直接关系到银行的发展。对于我国银行业来说,由于对操作风险认识的起步较晚,缺乏操作风险的管理经验。目前,我国多偏重于对操作风险量化模型的研究,而将操作风险与内部控制等相关基础理论联系起来的研究较少。  “基于内部控制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这个中心将贯穿本文的始终,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从而提出推进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构建一个内部控制的体系,从而更好地管理操作风险。  本文的开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就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和内部控制方面所做的研究成果,接着论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基本原理,这主要是从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特征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有了这样的一个基础,我们就可以将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结合起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强调用内部控制的方法来管理操作风险的有效性。接下来,本文综合收集到的数据来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得出内部欺诈是造成风险产生的主要因素,用一个博弈模型证明了提高操作风险防范策略的有效性不仅可以提早暴露操作风险,而且还可以尽量减少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和危害,是降低欺诈行为得逞的最重要途径。本文的最后,根据前文总结出的有关内部控制的特点,内部控制对于管理操作风险的有效性等提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状况的相关建议,并且构建一个管理框架,来达到有效减少和防范操作风险的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I 21世纪以来,新兴经济体快速壮大,加之日益剧烈的国际竞争,使得我国制造业先前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低成本的优势渐渐弱化,且承担产能过剩、资源枯竭和环境压力大等问题。从产业结构看,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占很大比重,而且很多是承接国外制造业中加工、装配等低端环节的转移,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同时,由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单独研发、区域协同发展和产业集群升级等方面水平有限,致使该类制造业产业沿更高价值链环节向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市公司已经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资行为也日益成为我国资本市场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融资方式的多种选择,上市公司的融
董事会是治理结构的中心。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规范公司运作,核心在于董事会治理水平的提高、董事会行为的规范化。董事会权限,即董事会自主权,不仅是董事会行使监督职能的依
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进程加快,参与世界经济联系和能量交换的基本单元已由单个城市向城市群转变。因此,培育城市群成为区域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普遍策略,而合理地组织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