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省蔬菜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带动山东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本文以农业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为基础,主要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作了系统描述和分析。全文共分五章,前两章主要是对研究的意义、研究进展、概念界定、理论阐释等一般内容进行了描述分析;第三章从蔬菜产业地位、蔬菜产业发展变化、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等角度对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进行了梳理、归纳、概括;第四章为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SWO分析,并进行了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综合组合分析与战略方案选择探讨;第五章在对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数据分析表明,蔬菜产业在山东农业和全国蔬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蔬菜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地位趋向下降。山东省蔬菜面积占全国蔬菜面积的比重由“十五”时期的11.11%下降为“十一五”时期的9.68%,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山东省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产量的比重由“十五”时期的15.78%下降为“十一五”时期的14.49%,下降了1.29个百分点。山东蔬菜产业在山东省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山东蔬菜(含菜用瓜)产值达到1515.07亿元,占山东省农业产值的比重为41.28%。
第二,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征。山东省蔬菜产业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种植模式和特色,生产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实现了由大陆菜到精细菜为主的转变。种植面积变动不大,产量与单产逐年增长,但总体趋于平稳。山东蔬菜生产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蔬菜加工贮藏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体系趋于完善。
第三,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显示,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优越的自然条件、领先的技术水平、土地及劳动力优势、宽松的政策环境与外向型市场发展战略;劣势在于蔬菜产品的总体质量与专业化程度不高、蔬菜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机会在于良好的政策环境、蔬菜产品个性化需求旺盛等;威胁在于资本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等。
第四,基于山东省蔬菜产业自身发展、国际蔬菜市场环境变化、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应定位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核心,提高山东省蔬菜产业规模化、深加工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山东蔬菜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我们认为,应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主要措施包括改善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蔬菜深加工,完善蔬菜产业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策保障能力。
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果:
第一,数据分析表明,蔬菜产业在山东农业和全国蔬菜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山东蔬菜产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但相对地位趋向下降。山东省蔬菜面积占全国蔬菜面积的比重由“十五”时期的11.11%下降为“十一五”时期的9.68%,下降了1.43个百分点;山东省蔬菜产量占全国蔬菜产量的比重由“十五”时期的15.78%下降为“十一五”时期的14.49%,下降了1.29个百分点。山东蔬菜产业在山东省农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山东蔬菜(含菜用瓜)产值达到1515.07亿元,占山东省农业产值的比重为41.28%。
第二,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呈现出自己的鲜明特征。山东省蔬菜产业经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种植模式和特色,生产结构不断得到优化,实现了由大陆菜到精细菜为主的转变。种植面积变动不大,产量与单产逐年增长,但总体趋于平稳。山东蔬菜生产与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蔬菜加工贮藏水平不断提高,市场营销体系趋于完善。
第三,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显示,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优越的自然条件、领先的技术水平、土地及劳动力优势、宽松的政策环境与外向型市场发展战略;劣势在于蔬菜产品的总体质量与专业化程度不高、蔬菜产业信息化程度不高等;机会在于良好的政策环境、蔬菜产品个性化需求旺盛等;威胁在于资本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等。
第四,基于山东省蔬菜产业自身发展、国际蔬菜市场环境变化、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的目标应定位于: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核心,提高山东省蔬菜产业规模化、深加工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实现山东蔬菜产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第五,我们认为,应综合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山东省蔬菜产业发展。主要措施包括改善生产设施和装备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发展蔬菜深加工,完善蔬菜产业体系;加大技术创新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化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政策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