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农村在社会结构中占很大比重,某种程度上说,中国的问题就是“三农”问题,中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农村的发展。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是农民,农民的素质和受教育程度决定着农村发展的速度和成效。由于我国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使得庞大的人口资源无法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本,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就是农村教育。本文以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为基础,解释农村教育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指出农村教育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农村教育可以在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为农村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努力提高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社会全面向前发展。吕梁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与其教育薄弱有很大关系。当前,吕梁的农村教育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农村教育经费短缺、学校布局不合理、教育结构不合理、农村生源流失、辍学反弹、农村教师短缺等。农村教育的落后导致劳动力素质低、企业缺乏人才、农业生产率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自主创业艰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吕梁经济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农教结合”的基础教育、“校企结合”的职业教育和“村校结合”的成人教育三教统筹的教育结构,和“农科教”协调发展的教育模式来促进吕梁市农村经济发展。即在基础教育中将农业劳动技术培养和基础文化课程结合,职业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成人教育将农村各层面的劳动力都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三种教育形成一个整体的教育系统,使农业、科技和教育结合起来协调发展,走出一条农村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可持续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