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意义之研究——以武汉市洪山广场、首义广场认知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il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常生活中“广场”二字的使用极为广泛,常可听到的用语有“言论广场”、“市民广场”、“购物广场”、“政府广场”等,但其字义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在城市开放空间中,“广场”这一空间的语言认知也是模糊的。“广场”算不算城市开放空间?“广场”与“公园”、“绿地”有何异同?在城市中“广场”的意义是什么?全国各种类型、各种规模广场的兴建浪潮中,设计者试图赋予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意义又从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呢?亦或设计者在多大程度上破坏或打断了环境意义的连续性?本论文主要研究:针对城市广场空间环境,运用认知心理学、符号学的一般理论,首先对城市广场空间环境意义中语言认知的意义进行定位,再从对广场认知的实证调查中(以武汉市洪山广场、首义广场认知为例),探究城市广场空间使用者的意义,及其对设计者意义的影响,进而对设计方法产生影响。同时,它又是逆向从建成环境向设计方法进行评估的一种范式。研究的目的:(1)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意义的认识与定位(针对国内来说)。(2)一种城市广场空间环境的意义的评估方法——以环境认知为方法。(3)武汉市洪山广场、首义广场空间环境的意义的认识与定位。(4)对武汉市洪山广场、首义广场空间环境的意义的评估。
其他文献
本文从全局的角度研究和探讨建筑遗产保护的管理模式。这种全局性体现在:(1)摆脱建筑遗产保护的文物-建设双项模式,将其作为统一的整体来研究相关的管理问题。(2)涉及建筑遗产
中国封建传统历史社会时期,中国城市授皇权控制总体发展缓慢并且不均匀。进入近代历史时期,由于受到外来侵略,西方思想迅速涌入中国,从而导致了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1世纪的城市已经成为每个国家政治、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的中心,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而言,更是如此。预计在2020年,我国将有55%的人居住在城市。全球把城镇化的发展作为
无论是电视转播还是现场观看,户外体育比赛中场地内的光影对观众与运动员的视觉都具有一定影响。人工光源具有可控性,通过光源设计与调整,可以保证体育场内基本无影,避免光影
历史城镇在经历从农耕到小手工商业社会漫长的自然演进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与生活形态息息相关的民间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一代代人的传袭和潜移默化中又维系和充实着历史城镇各自
学位
城中村是在我国特有的土地所有制下,快速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问题,在深圳市表现得尤为明显。城中村曾经为深圳市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其存在的种种问题却对
寒地环境下的公共建筑入口设计具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一方面来自于入口自身构成机制的复杂,另一方面则源于入口创作中制约因素的繁多。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完善入口的基本
现代建筑设计分析,在建筑教学、研究与实践等诸多领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分析提倡一种科学的、理性的精神,它和传统的,以摹仿为手段的学习方法互为补充.使得学习
目前我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经济社会差距较大,农村面貌依然落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点在农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要跳出以往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
随着当代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校园的空间形态正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寒地大学校园也应该对此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校园空间形态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形式问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