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改变对骨质疏松症的相关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er4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骼脆性增加为特点。诸多利用无菌小鼠及抗生素干预的实验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骨代谢之间关系密切。临床研究发现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肠道菌群紊乱,由于各项研究显示的结果并不一致,肠菌群对骨量的相关作用及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先利用I和II型骨质疏松大鼠模型探索肠道菌群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作用机制;随后将骨质疏松症肠菌移植给健康青年大鼠,探究肠道菌群对机体骨量的影响与可能的致病菌群及其作用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再将健康肠菌移植给骨质疏松大鼠,探索肠菌移植方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可行性与相关菌群及其作用机制,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1.采用去势大鼠模型,测定骨量、骨转换因子等生化指标,评估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利用16S rRNA及宏基因测序方法阐明在I型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功能基因的变化规律。2.采用老年大鼠模型,测定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使用16S rRNA及宏基因测序技术对比II型骨质疏松大鼠与健康大鼠肠道菌群组成结构和功能基因差异。3.将骨质疏松大鼠粪便移植给健康青年大鼠,移植前与移植后的12w、24w分别检测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骨形态计量学、骨转换指标,评估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并利用16S rRNA测序对比两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差异。4.将健康青年大鼠粪便移植给老年骨质疏松大鼠,在移植前与移植后的12w、24w分别检测移植组和对照组大鼠的骨形态计量学、骨转换指标;并利用16S rRNA测序对比两组大鼠的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结果1.大鼠去势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减弱,肠道菌群的OTU数目与α多样性显著增加。利用相关性分析及显著性差异分析发现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Prevotella与去势后骨量减少具有相关性,单糖及核苷酸的合成和代谢相关基因与微生物结构相关基因显著下降。2.骨质疏松症大鼠体内的肠道菌群OTU数目增加,α多样性及F/B值均降低,Helicobacter的丰度与功能变化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密切相关。双糖和寡糖、革兰氏阴性细胞壁成分、给电子效应基因含量显著降低。3.接受肠菌移植后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骨量下降,肠道菌群的丰度降低,多样性增加,导致肠道微生态紊乱。Lactobacillus和Clostridium XIVa丰度均显著降低。4.接受健康青年大鼠的肠菌移植24w后,老年骨质疏松大鼠的骨转换速率下降,骨量停止继续流失并保持在移植前水平,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有趋向重建稳态的趋势。结论1.大鼠去势前后肠道菌群组成与结构差异显著,肠道通透性增加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Prevotella及其相关代谢通路是I型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机制。2.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与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密切相关,Helicobacter和Lachnospiraceae可能是主要致病菌群。肠道菌群可以通过代谢途径引起宿主免疫紊乱,参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过程。3.由增龄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可以通过肠菌移植转移给健康青年大鼠,肠道稳态紊乱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致病因素。Lactobacillus和Clostridium XIVa是产生这种变化的关键物种。4.肠菌移植可以降低骨转换率,延缓骨量丢失,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有趋向重建稳态的趋势。Proteobacteria和Helicobacter是防止骨质疏松症持续恶化的关键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孕妇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甲胎蛋白(AFP)、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 CG)、游离雌三醇(u E3)、抑制素A(Inhibin-A)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诊断前置胎盘合并植入的价值。内容:选择2015年01月01日至2019年10月31日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建卡、分娩,孕早中期行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最终诊断为前置胎盘的病例,共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的相关危险因素及预测因子,为临床医生对异位妊娠患者早期采取临床干预和病情评估提供有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学确诊为输卵管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以下参数:年龄、地域、BMI、停经天数、症状(阴道流血情况、腹痛情况)、孕产史、辅助生殖史、口服紧急避孕药、宫内节育器、盆腔手术史、术前彩
目的:HtrA1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研究发现其参与多种细胞过程,包括血管和细胞外基质重塑等。目前,HtrA1如何参与机体生长及代谢尚不明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HtrA1在肥胖人群和小鼠脂肪组织中高表达,本研究旨在观察HtrA1在小鼠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对脂肪组织和胰岛β细胞的影响。方法:将6周龄雄性野生型C57(WT)小鼠和HtrA1基因敲除(KO)小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普通和高脂饮食
目的:分析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MDS)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560名M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合并自身免疫异常的具体情况,分为3组,分别是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的MDS患者(n=32)和合并无症状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联合应用PRP与EPC移植在糖尿病创面愈合中的应用以及探寻其中的分子机制。方法提取大鼠体内的EPCs以及构建sh Notch-EPCs,同时制备含有不同浓度PRP,用于EPCs的培养,分别检测EPCs的增殖、凋亡和迁移以及Notch信号通路和成血管相关基因蛋白;体内实验,创建了大鼠背部糖尿病创面模型,分对照组,EPCs组,PRP组,EPCs+PRP组,sh-Notch EPCs+
目的:本研究拟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评估精氨酸刺激的胰岛β细胞急性相分泌功能与血糖波动和血清1,5-AG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首先纳入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507例。根据持续葡萄糖监测结果计算的变异系数(CV)评估血糖波动,CV≥36%定义为血糖波动增大。胰岛β细胞的评估分为基础分泌功能[空腹C肽(FCP)和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HOMA2-%β)]和负荷后分泌功能[餐后2小时C肽(2h CP)
背景: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心脏病变的关键因素。前期研究表明,肝X受体(LXR)在与线粒体功能减退相关的糖尿病心肌病(DCM)中具有心脏保护作用。但是,LXR激活减轻高糖(HG)应激导致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性线粒体损伤潜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LXR激活在减轻HG应激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中发挥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对H9c2心肌细胞(采用LXR激动剂GW3965处理细胞,以及
目的:通过与诊断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金标准双能X线吸收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mentry,DXA)检查结果比较,评价定量超声技术(Quantitative ultrasound technology,QUS)对老年人群骨量异常的筛查价值。探讨QUS参数与BMI指数、亚洲人骨质疏松自我筛查工具(Self-screening tool f
研究目的:通过上下肢评分量表、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评价痛风结节手术的效果。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就诊并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和内分泌代谢科联合治疗的痛风结节患者。收集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影像学检查等结果,并依照Quick-DASH和Maryland评分评估患者上下肢功能。并对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6个月的患者进行随访,收集患者治疗后相关资料,通过分析包括血尿
目的:本研究拟结合三甲医院的专科特色和社区全科在老年患者中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与综合性干预,达到改善患者骨质疏松程度的目的。方法:1、自2017年6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在九院下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医的老年患者均进行骨质疏松症的筛查,了解骨质疏松的知晓率、患病率及治疗率,分析研究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2、确诊骨质疏松症的老年患者80人随机进入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同时接受全专结合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