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不同心脏病类型、心功能状态及妊娠风险分级中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评估妊娠风险分级对母儿不良结局的评价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18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资料进行心脏病类型、心功能状态及妊娠风险分级分组,研究其妊娠结局,组内比较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并对妊娠风险分级及心功能状态对母儿不良结局的评价价值做ROC曲线分析。结果:1.妊娠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在不同心脏病类型、心功能状态及妊娠风险分级中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评估妊娠风险分级对母儿不良结局的评价价值。方法:对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182例妊娠合并心脏病孕产妇资料进行心脏病类型、心功能状态及妊娠风险分级分组,研究其妊娠结局,组内比较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的差异,并对妊娠风险分级及心功能状态对母儿不良结局的评价价值做ROC曲线分析。结果: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疾病类型中,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率最高(72例,39.56%),其次为心律失常(47例,25.82%),瓣膜性心脏病占第3位(31例,17.03%)。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及围生期心肌病发生率较低,但其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各心脏病类型组间,早产、新生儿窒息、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及孕产妇死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出生体重儿发生无明显差异(P>0.05)。2.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其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产妇并发子痫前期、HELLP综合征等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与NYHA心功能Ⅰ~Ⅱ级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NYHA心功能Ⅰ~Ⅱ级者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均高于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P<0.05)。3.早产、子痫前期、低出生体重儿、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等的发生在不同的妊娠风险分级中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妊娠风险分级为级Ⅳ、Ⅴ级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体质量与风险分级为Ⅰ、Ⅱ、Ⅲ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妊娠风险分级可以较好评价母儿并发症的发生。ROC曲线分析发现,妊娠风险分级评价母儿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3,心功能分级评价母儿并发症的AUC为0.706。结论: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疾病类型较以往发生改变,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律失常患者比例增加。2.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有较高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心律失常相比其他类型发生母儿不良结局情况较少,但仍需规范管理,警惕其恶性发作情况。NYHA心功能级Ⅲ~Ⅳ组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高于NYHA心功能Ⅰ~Ⅱ级组,且其分娩孕周、新生儿体质量均较低。妊娠风险分级越高,母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有增加趋势。3.妊娠风险分级有良好评价母儿不良结局的价值,且其分级方法客观具体,便于掌握,是产科医师可以很好应用的临床诊疗依据,临床工作中应加强对妊娠风险分级的应用力度,对心脏病患者提出合理妊娠建议,并对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进行个体化管理,多学科合作,有效改善母儿预后。
其他文献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是一种首次被确诊于妊娠期内的糖尿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GDM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严重危害到孕妇及胎儿的健康,甚至危及围产儿生命。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是指机体在遭受一些有害刺激时,活性氧簇(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eactive n
目的:研究孕期B[a]P暴露对转录因子AhR与ARNT2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异源二聚体AhR-ARNT2在BDNF基因转录中的作用。方法:购入3月龄雌雄比例1:1的SD大鼠120只,怀孕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橄榄油组,以及10、20和40 mg/kg剂量组。60只孕鼠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每组12只,受孕后1719d腹腔注射相应剂量B[a]P。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各年龄段子鼠大脑皮质内AhR蛋白表达
目的:评估术前激素治疗对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检索CNKI、万方、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自建库至2020年6月相关RCT。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后,采用Rev Man 5.4软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纳入6篇RCT研究,共641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术后尿道皮肤瘘发生率(OR=0.43,9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新鲜周期移植胚胎数目、级别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 261个新鲜移植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层后依据移植胚胎数目分组(<35岁:A组,移植1枚胚胎;B组,移植2枚胚胎;≥35岁:a组,移植1枚胚胎;b组,移植2枚胚胎;c组,移植3枚胚胎),每组再依据移植Ⅰ级胚胎数分亚组,A组分为A0、A1组(移植I级胚胎数为0、1),同理B组分为B0、B1、B2组。用同样
目的:通过离体小胶质细胞实验及小鼠脑出血模型,采用红系核转录因子(Nrf2)激动剂红曲素(血脂康)及Nrf2抑制剂siRNA和Nrf2-/-调控Nrf2,探索小胶质细胞在脑出血后内源性血肿清除中的作用,并阐明Nrf2对脑出血后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影响,以期将来为脑出血治疗提供更为精准有效的治疗策略。方法:细胞实验:BV-2小胶质细胞培养(37℃、5%CO2孵箱中),生长至对数期,q-PCR检测Nrf2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外周血白细胞自噬相关蛋白抗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3,LC3)、Beclin-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在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病房住院的轻症、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病人血液标本及正常门
目的:比较尿酸与尿素、肌酐、肾小球滤过率在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中的检测价值,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2-2020.01于我院住院分娩的子痫前期和重度子痫前期孕妇104例,根据有无合并子痫前期严重表现分为子痫前期组(preeclampsia,PE组,37例)和重度子痫前期组(severe preeclampsia,SPE组,67例)。同期于我院住院分娩的131例正常孕妇
目的:1.分析孕早期PAHs宫内暴露及代谢酶(CYP450、GST)基因多态性与胎停育的相关性。2.分析PAHs暴露对端粒长度(TL)的影响,并探讨端粒长度与胎停育的关系。3.探讨影响胎停育的环境、遗传因素及交互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流行病学方法。连续收集2019年3月-2019年1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并确诊的胎停育妇女为病例组。选取同期同医院正常早孕但自愿终止妊娠的妇女
目的:1.研究不同年龄段孕产妇的临床特点;2.比较适龄组产妇、高龄组产妇、超高龄组产妇三组间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母儿结局和分娩方式的差异;3.研究孕产妇年龄增长与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分娩方式选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产科2017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住院单胎分娩、孕周≥26周的8460例孕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三组:适龄组(20-3
目的:通过比较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及早期正常妊娠孕妇的绒毛组织中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了解二者与R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就诊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的复发性流产患者(RSA组,20例)和正常怀孕行人工流产的孕妇(对照组,20例)作为本实验的研究对象。通过qRT-PCR来检测RSA组和对照组绒毛组织中FSHRm 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