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rcinoma,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国内外研究数据显示EC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内脂素可以通过PI3K及MAPK通路影响EC细胞的增殖和凋亡,且与CD4+T细胞的浸润有关。辅助性T细胞9(T helper 9 cell,Th9)作为一种新型的CD4+T细胞亚群,PU.1为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可以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通过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间接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但Th9细胞在EC中的具体作用尚未阐明。因此,本课题通过检测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AH)以及EC患者术前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PB)内脂素的水平、Th9细胞比例及PU.1的表达,并检测术中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中Th9细胞比例及PU.1的表达,探究EC患者中内脂素的水平、Th9细胞比例及PU.1的表达与其他二组相比是否存在差异,内脂素和Th9细胞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以及二者与E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对EC进展机制的认识,为EC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2019年1月28日至2020年1月31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2例EC患者及同期匹配的13例AH患者和12例NC研究对象的术前外周血、术中内膜组织及相关病例资料。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内脂素的水平,采用质谱流式细胞技术(Mass spectrometry flow cytometry,CyTOF)检测Th9细胞比例,采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 RT-PCR)检测Th9细胞关键转录因子PU.1的m RNA表达水平。所有实验数据均视为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来表示。使用Graph Pad Prism 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三组之间和两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分别采用ANOVA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来评估内脂素和Th9细胞之间的相关性,用以探讨二者在EC的发生发展中是相辅相成还是互相拮抗的作用。结果:1.ELISA结果显示:内脂素在NC组(6.92±0.48 ng/ml)、AH组(10.26±0.28ng/ml)以及EC组(20.53±0.68 ng/ml)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水平逐渐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谱流式结果显示:外周血和内膜组织中CD4+T细胞比例在NC组、AH组以及EC组中呈逐渐下降趋势,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在NC组(5.65±0.63%)、AH组(3.29±0.53%)以及EC组(2.43±0.44%)中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外周血Th9细胞比例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EC患者中有差异(P<0.05),在组织学分级为G2级(2.60±0.56%)的EC患者外周血Th9细胞比例明显低于G1级EC患者(2.49±0.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组织中Th9细胞比例在NC组(9.01±0.98%)、AH组(7.38±1.73%)以及EC组(4.43±0.85%)中也呈逐渐下降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q RT-PCR检测结果显示:EC患者外周血(0.137±0.015)和组织(0.340±0.057)中PU.1的表达水平分别低于NC组外周血(1.002±0.022)和组织(1.004±0.018)中PU.1的表达水平,且两者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内脂素表达水平与Th9细胞比例在总体研究对象中呈负相关(r=-0.800,P<0.05)。但在NC组、AH组和EC组中均未发现内脂素与Th9细胞存在联系(rNC=-0.619,rAH=0.155和rEC=-0.064,但P>0.05)。结论:1.Th9细胞比例在NC组、AH组以及EC组研究对象外周血和组织中均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其可能在EC发生中发挥抑癌作用,且对E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的提示意义。2.EC患者外周血和组织中PU.1的表达水平较NC组明显降低,其趋势与Th9细胞一致,进一步证实了Th9细胞数量的减少,并推测其功能也可能发生减退。3.内脂素在EC的发生中发挥促进作用。外周血内脂素水平与Th9细胞比例在总体研究对象中存在负相关,提示二者之间存在联系,在EC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