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气道上皮再生在预防闭塞性气道疾病(obliterative airway disease OAD)中的作用。方法取BALB/c小鼠的气管、左主支气管连续气道作为供体,气管原位移植到C57BL/6小鼠,供体左主支气管一端与受者气管相连续,另一端结扎,形成盲端气道,置于颈前带肌和气管之间。结扎组,移植气道的左主支气管近受者气管处结扎,受者的气道上皮仅能向供者气管迁移;非结扎组不结扎,受者的气道上皮则可同时向供者气管和左主支气管迁移;正常的气管作为参照。28天后获取标本,HE染色评价OAD的发生和气道上皮的完整性、分化程度、粘膜下炎症细胞浸润和纤维组织增生情况并应用形态学定量分析软件(MIQAS)对HE切片进行定量分析。分析指标包括,固有层与软骨的比值(the ratio of the lamina propria to the tracheal cartilage LCR);粘膜固有层纤维组织的面积;气道上皮中纤毛上皮占的比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鉴定气道上皮的表型,分析上皮表型在OAD中的作用。结果移植的气管、非结扎组支气管管腔通畅,上皮完整,粘膜下见炎症细胞浸润和成纤维细胞、纤维组织增生,未见OAD发生。结扎组支气管管腔因大量纤维组织致完全闭塞,上皮消失,明显OAD发生。正常气管、结扎组气管、非结扎组气管、非结扎组支气管的LCR值分别为0.94±0.16、1.43±0.43、1.37±0.44、1.63±0.53,与正常气管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0.000、0.01、0.000),各实验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固有层纤维组织的面积:正常气管、结扎组气管、结扎组支气管(软骨内侧面以内的面积)、非结扎组气管、非结扎组支气管的固有膜内的纤维组织的面积(以象素表示)分别为13174.50±6799.72、27990.27±4542.75、23488.84±6719.45、26587.44±4847.09、17947.27±3201.59,实验组气道与正常气管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小于0.05;结扎组支气管和非结扎组支气管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41)。正常气管、结扎组气管、非结扎组气管和非结扎组支气管纤毛上皮覆盖率分别为91.0%、39.8%、49.2%、19.3%。非结扎组支气管纤毛上皮覆盖率要低于非结扎组气管和结扎组气管,P值分别为p=0.000、0.007。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移植气道的上皮为受者上皮表型,而发生OAD的支气管无受者上皮存在。结论移植气道经受者上皮再上皮化,粘膜表型改变,抗原性降低,并且由于该再生的上皮对粘膜下纤维组织的抑制,从而预防了OAD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