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酸盐岩滩是石油和天然气的良好储层,它主要是由生物碎屑、砂屑、鲕粒等堆砌而成的一种具有特殊形态的碳酸盐岩沉积体,也是碳酸盐岩储集体中重要的含油气沉积类型,勘探前景非常巨大。四川盆地碳酸盐岩埋藏较深,这导致地震资料品质往往较差,多解性强,识别预测难度较大,属于勘探难度较大的隐蔽油气藏。本文在层序地层学理论基础之上,根据最新的层序地层学标准化理论(Catuneanu,2009),对钻井资料进行层序划分,以LST、TST、HST、FSST四种沉积成因类型体系域作为基本单元来进行分析,将钻井资料层序研究成果标定到地震剖面,在恢复盆地原形的基础上,在层序地层格架条件下结合地震相分析识别滩相储层;通过古地貌和沉积相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滩相储层各时期的发育规律和分布特征。主要有以下一些进展和认识:(1)长兴组发育5个沉积旋回(或4级层序),5个体系域。包括一个下部完整的3级层序(SQ1)和上部一个不完整的Ⅲ级层序(SQ2)。(2)滩相储层的地震响应为弱-强振幅紧密丘状叠置反射,顶面为波谷,底面为波峰,同时具有:①总体呈低幅上凸的沉积建隆外形;②内部呈紧密丘状叠置、向两侧有侧积;③不整洁波形,同相轴不光滑不连续;④低幅上凸体的顶部具有振幅最强,向两侧减弱;⑤礁顶,礁后,礁间均可发育滩。(3)从滩体平面分布规律看,滩是迁移发育的,也就是说,任何时刻滩体都是发育的,只不过发育位置在迁移变化而已。在低位期,台地边缘相带的滩很发育,海进早期,滩相向陆地方向迁移,从海进末期和高位期再到强制海退期,滩又向盆地方向迁移。在顶部低位沉积期,海平面的缓慢上升所带来的可容空间增加速率基本与沉积潮坪云岩的沉积速率相同,因此持续发育潮坪云岩储层,堤礁后面的泻湖有滩体发育,但规模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