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性聚(2-噁唑啉)的设计、合成及应用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ly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性是某些分子和离子的几何性质,是指具有一定构型或构象的分子或离子与其镜像不可重叠的一种特性。不对称碳中心的存在是导致有机和无机分子手性的几个结构特征之一。手性化合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生物体内,对映异构体往往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活性。分离、合成高光学纯度的手性化合物是化学、生物、医学、材料等相关领域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近二十年来,有机不对称催化剂因其原料易得、环境友好、以及温和的催化条件等优点而广泛引起了科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不对称有机催化作为一种合成光学纯化合物的重要手段,已经与有机金属催化和酶催化享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是,小分子有机催化剂普遍存在不易回收、难以循环利用或催化效率低等缺点。一种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将小分子催化剂负载于不溶性固体上,或将其键接到聚合物基材上。有许多研究表明,对于聚合物负载的有机催化剂而言,聚合物骨架可在催化活性中心周围形成类似于生物酶一样的微环境,从而有助于提高催化活性和立体选择性。聚(2-噁唑啉)是一类合成聚酰胺材料,因其骨架结构与聚肽相似而被看作是拟肽聚合物,作为潜在的生物医用材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鉴于此,我们试图以聚(2-噁唑啉)为骨架构建有机催化体系,为不对称有机催化剂的仿生设计探索新的途径。在论文第一部分,我们设计、合成了 一系列不同结构的聚(2-噁唑啉)负载的脯氨酰胺催化剂,以环己酮与对硝基苯甲醛之间的不对称Aldol反应作为模型反应,详细考察了聚合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并与相应的模型小分子催化剂和参比聚合物催化剂作比较。结果表明,脯氨酰胺基团与聚合物主链之间的烷基间隔臂对催化性能有显著影响。当烷基长度较短时,聚(2-噁唑啉)催化剂比长间隔臂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好的催化效果,而模型小分子催化剂和作为参照的非聚(2-噁唑啉)负载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都比较差。这些结果说明,聚(2-噁唑啉)的三级酰胺基元与脯酰胺基团具有协同催化作用。同时发现,在间隔臂上引入额外的立构中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催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另外,实验中观察到,反式Aldol加成物的ee值随着三氟乙酸添加量的增加而明显提高。DFT计算表明,三氟乙酸的加入改变了催化过程中碳-碳键形成反应步骤中过渡态的氢键结构,导致两种对映体的过渡态之间能量差的增大,由此可以合理解释上述酸性添加剂的效应。该聚合物催化剂可通过简单的沉降、分离回收,重复利用5次其催化效果基本保持不变。在论文第二部分,我们合成了 一类侧臂含有手性吡咯烷-三唑基单元的新型聚(2-噁唑啉)衍生物,包括均聚物和嵌段共聚物两种类型。研究发现,均聚物可分散于水性介质,而嵌段共聚物可溶于水中并形成具有核-壳结构的胶束聚集体。两种聚合物作为催化剂均能有效催化环己酮与反式硝基苯乙烯之间的不对称Michael加成反应,其催化活性显著高于小分子类似物,而对映选择性基本相当。均聚物催化剂可有效催化多种不同硝基烯烃与环己酮之间的共轭加成反应,获得较高的产率和对映选择性。均聚物催化剂可通过离心分离等手段回收,重复使用5次其对映体选择性保持不变。结合DFT理论计算,我们探讨了催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机理。结果表明,在三氟乙酸存在下,由于质子化三唑基形成的氢键桥联作用,有效控制了底物硝基苯乙烯与环己烯环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同时受三唑环的位阻影响,各过渡态的能量产生了较大的差别。主链手性聚(2-噁唑啉)是一种全同立构聚合物,迄今为止有关此类手性聚合物的研究报道很少。在论文的第三部分,我们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结构的主链手性聚(2-噁唑啉)衍生物。详细考察了主链立构中心取代基对聚合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2-噁唑啉)的取代基为乙基且侧链含有二级酰胺时,其光学纯聚合物在大部分有机溶剂中均难溶解,且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圆二色光谱测试结果表明,不同组成的主链手性聚(2-噁唑啉)在固态时,均采用相同的构象。当主链手性聚(2-噁唑啉)溶解于三氟乙醇或者六氟异丙醇时,主链的三级酰胺结构会与溶剂分子之间发生氢键作用从而形成新的二级结构。当主链手性取代基由位阻较小的甲基换成乙基后,可有效减弱聚(2-噁唑啉)主链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提高聚合物在溶液中构象的稳定性。通过将手性2-噁唑啉单体与2-乙基-2-噁唑啉共聚,合成了一类水溶性的手性嵌段共聚物。同时圆二色测试结果表明,其手性嵌段的构象在水溶液中保持稳定。合成的主链手性聚(2-噁唑啉)在三氟乙酸作用下,可脱除保护基从而获得侧臂含有伯胺基团的聚合物。该聚合物可成功诱导苏氨酸的不对称结晶。
其他文献
石炭系火山岩油藏储层具有成因复杂,储层非均质性高的特点。其储层质量对后续高效开发有着重要的影响。然而,复杂的地下地质情况不仅严重制约地质与地球物理测试、测量的数据质量,也使得传统的储层表征方法难以满足火山岩储层识别与预测的生产需求。针对此,本论文以春风油田排66块石炭系火山岩油藏为例,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动态生产等多尺度资料,以数据空间相关性信息与连续性信息利用为切入点,以地质统计学、人工智能等交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等明确肝损伤因素外其他因素所导致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即在不过量饮酒的基础上,脂肪在肝中大量累积并产生病变。NAFLD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影响了全球25%~30%的人群,且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2018年,我国NAFLD患病率达到32.9
富勒烯(C60)的自由基捕捉能力能够显著提高聚烯烃的热稳定性,但是单独使用对聚合物的阻燃性能影响不大。本文基于富勒烯的自由基捕捉能力和膨胀型阻燃剂(IFR)的阻燃机理,研究两者复配对聚乙烯(PE)热稳定和阻燃性能的影响。首先,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 PE/IFR/C60复合材料,研究了 C60对膨胀阻燃聚乙烯体系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60加入到膨胀阻燃聚乙烯体系中会优先参与膨胀型阻燃
文化遗产保护是二十世纪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一场社会实践与知识运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地方资本为视角,以广西防城港市文保单位“黄氏平夷将领纪念堂”为例,探讨在地民众将式微的家祠发展为公祠并使其发展存续的遗产化实践问题,从而揭示遗产得以“活化”利用的地方资本转化逻辑。
Ziegler-Natta(Z-N)催化剂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催化剂,主要应用于聚烯烃生产,目前全球每年使用Z-N催化剂生产的聚烯烃产量已超过1亿吨,约占聚烯烃总产量的75%,占所有合成聚合物的三分之一。Z-N催化剂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将是聚烯烃生产的主力催化剂。虽然负载型Z-N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已经逐渐成熟,同时许多科研工作者对该领域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基础研究,但是在聚合反应机理,催化剂的结构与聚合
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四大常见癌症,呈高死亡率,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2020年全球估计有604,127例新发宫颈癌病例和341,831例死亡。近90%的宫颈癌的死亡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宫颈癌筛查工作的普及和HPV疫苗的广泛应用,发达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而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却有升高趋势。据估计,2016年中国新增病例11.93万例,死亡3.72万例。山西省是我国宫颈癌的重灾区,据文献
1980年我国开始征收现代意义上的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之初至2018年第七次个税改革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居民收入形式与消费结构均比较单一,流动人口数量较少,因此人户分离现象也不突出,单独申报制的申报单位、以代扣代缴为主的申报方式与属地化先行的申报地点能够同时兼顾公平与效率。2018年新一轮税制改革后开始实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课税模式,费用扣除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税制的根本性变革使得继续推行单
聚合物的性能及其应用不仅受化学组成、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因素的影响,还与拓扑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成具有复杂拓扑结构的聚合物,探索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是高分子科学和应用材料科学的重要课题。巧妙地设计与结合不同聚合方法对于合成拓扑高分子非常重要,不仅能够使合成过程简单高效,还能简化后处理步骤。然而目前报道所涉及到的聚合反应类型均无法兼顾到这两点,导致制备过程繁琐,更不利于将来可能的工业化应用
柠檬烯是植物天然单环单萜类次生代谢产物,常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生物燃料、生物防治及化工生产等方面,具有极高的市场价值。目前,柠檬烯主要通过植物提取法进行工业生产,该方法不仅能耗大且难以保证柠檬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代谢工程策略和合成生物学技术构建微生物细胞工厂生产柠檬烯及其衍生物,具有绿色、产物纯度高、易于分离纯化、可规模化放大、供应稳定等优势。近年来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在微生物合成
目的:评价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索川红中风胶囊对缺血性中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联合网络药理学与转录组学技术,深入探究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制。方法:1.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对比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病例与非川红中风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血瘀证)病例m RS评分、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血瘀证及合并症状的改善情况。2.本实验建立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