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晚,社会工作督导的发展轨迹与西方的具有阶段性差异,加上我国的政治体制和自上而下对社会工作行业发展的推动,社会组织的生存发展对政府资源的强依赖性,让我国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建构的过程展现出较强的本土特征。本文对广州市的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发展作个案研究,呈现制度建构的过程,并以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制度过程中的特点以及制度建构过程对广州社工行业带来的影响。研究发现,广州市社会工作督导制度的建构过程是一个多主体参与的博弈过程。在“强政府,弱社会”的主体参与过程中,广州市社会工作督导的制度过程可以被认知为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在制度建构过程会将研究的重点更多地放在社会工作督导到底“谁管”和“如何管”这两个议题上,省市两级政府的社工主管部门都在探索“如何管”的时候,关于听“谁管”的管理权归属问题就会有博弈的空间。关于规范督导行为、监测督导效能的“管什么”以及社工督导的持续训练等方面的讨论和研究则由于缺乏一些社工机构、社工督导及社工等主体的参与显得比较薄弱。文章尝试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分析核心的博弈过程,即省市两级政府的多阶段博弈,最终的博弈结果是没有达致双方的纳什均衡,使得这场关于社工督导制度建构的博弈将会延续。在博弈过程中,广州市经历了多次的社工督导管理办法试行,这些管理办法的更迭以及配套的全市统一评估标准一定程度影响着社工机构对社工督导的安排,社工机构忙于应付这些变化使得难以关顾一线社工的督导需求以及机构内部督导的培养与制度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在广州市社会工作督导制度建构过程中需要协调社工督导制度管理主体的权力和分工、加强基层主体在制度过程中参与权和话语权以及进行社会工作督导工作指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