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践的合理性——关于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哲学思考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anni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 导论部分主要分析实践合理性问题凸显的人类生存背景,阐述实践合理性问题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介绍该文研究实践合理性的基本思路和方法,说明实践合理性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实践、理性、合理性与实践合理性”主要分析与实践合理性相关的几个概念,为实践合理性论述奠定理论基础和前提。 第二章“实践合理性的科学界说”集中对实践合理性进行“元理论”分析,阐述实践合理性的问题域,实践合理性概念的性质和本质,实践合理性的实质和内涵。 第三章“实践合理性的评价及其标准”立足于价值和评价概念的本质,论述实践合理性的评价及其标准的合理性,包括实践合理性评价的理论前提;实践合理性评价的实质和内容;实践合理性评价的基本标准和最终标准等问题。 第四章“现代人类不合理实践的哲学反思”立足于人类实践方式及其合理性的历史演变,分析了现当代不合理实践及其结果——现代人类生存困境的表现形式、产生的原因和哲学实质,评析了现代哲学家们对现代化实践“不合理性”的反省与批判,并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解决实践合理性问题的原则和方法。 第五章“实践合理化的追求:人类走出困境的现实努力”围绕实践合理化的基本内涵、基本原则,集中探讨实践合理性“如何做”的问题。提出了实践合理化的主要途径和理想模型,并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于科学的实践观、辩证的理性观和合理的价值观,为追求一种更新更高的实践合理化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其他文献
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前言,它主要论述科学的世界与人文的世界的不同。科学的世界是冷冰冰的、井井有序的和客观的,是没有主体的,科学真理也相应地具有以上。人文的世界
《肇论》是东晋佛学家僧肇的最主要的著作,它接续并超越魏晋玄学而阐发纯正的般若中观学义理,即大乘空宗理论,在中国佛教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注疏《肇论》的人很多,几乎遍
就当前中国思想界而言,距今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学至今有着永恒的魅力.康德哲学体现的近代启蒙精神以及对启蒙的超越,足可以成为当前中国错综复杂的情形下的一种精神资源,集中体现
本文摈弃了以往马克思人性观研究中缺乏人的生命层面分析的不足,立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生命根基,提出人的"本质交换"思想理解马克思的人性观.人的"本质交换"思想是人的一种
本文从物理学中量子理论的发展入手,在分析、概括量子力学表述形式的基础上,阐述了其与经典物理学的重要区别。在众多物理学家和哲学家就量子力学诠释的深入探讨中,本文着重讨论
现代社会、经济、科技的快速增长,各种相关因素的复杂多变,我国的科技管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更多的未知困境和压力,迫切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的融入与生成。然而,我国科技管理机制长期忽视科技管理中出现失误的防范,使得科技管理行为的盲目性和失误随之加剧,使得现有的科技管理体制、管理理论和方法难以全面、客观、准确地描述、评价科技高速发展带来的日益增多的问题、矛盾和理论上的困惑,人们难以应对正在或即将面临的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