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吉林珲春地区野猪(Sus scrofa)危害严重,人与野猪冲突频繁。2012年5月至2014年10月,在珲春市春化镇通过相对数量调查法调查了野猪种群数量;通过走访、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对珲春市春化镇野猪危害类型、特点进行了研究;结合野猪数量调查与野猪危害调查,对野猪危害面积与野猪种群密度进行了回归分析;利用东北虎(Panthera tigirs altaica)粪便和声音对野猪危害进行了防控并比较了不同防控方法之间的差异性。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春化地区野猪密度为(2.902±0.336)头/km2,实体数估计在4621~5832头之间,平均在5226头左右。2、野猪危害的主要农作物是玉米(Zea mays),其次是大豆(Glycine max);危害集中于夏初至秋末,危害时间多在傍晚至黎明。野猪危害的发生与农田位置有关,靠近林缘、山脚或位于山里的农田更易遭到野猪危害。3、根据对300户居民的调查,87.67%的受访者会对野猪危害采取防控措施,包括致死性措施和非致死性措施,具体方法有下套子、挖陷阱、围挡、设置干扰物、人工看守等,这些措施除人工看守之外,防控效果均不显著,有效期在3至4天。4、2012年珲春市共发生野猪危害事件497起,受害面积250.95ha,补偿金额175.69万元;2013年珲春市共发生野猪危害事件579起,危害面积267.88ha,补偿金额187.53万元。受害作物主要是玉米。5.Kendall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珲春市春化镇野猪危害面积与野猪密度相关性显著(相关系数为0.533、P<0.01),曲线估计回归表明,二者最符合以下函数关系式:Y=0.045X2-0.207X +0.257(R2=0.829),即野猪危害面积与野猪密度之间符合:野猪危害面积/kmZ=0.045[野猪密度(头/km2)]2—0.207[野猪密度(头/km2)]+0.257。6、利用东北虎粪便、声音开展了野猪危害防控实验。防控有效期定义为从采取防控措施到野猪进入实验样地或对照样地的时间间隔;防控范围定义为实验结束后,实验样地内放置东北虎粪便、播放器位置或对照样地中心点距样地内野猪危害发生处的最短距离,将二者分别转化为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结果表明, (1)东北虎粪便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 (2)东北虎声音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 (3)同时应用东北虎粪便和声音防控野猪危害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均差异显著(P<0.05);(4)各种防控方法之间,有效期指数和范围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东北虎粪便和声音对野猪危害防控效果显著与东北虎是野猪天敌且珲春地区存在东北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