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心经经穴“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i,FN)神经元放电、场电位等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抗MIRI效应的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心经经穴“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大鼠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小脑顶核(Fastigial Nuclei,FN)神经元放电、场电位等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抗MIRI效应的下丘脑外侧区(Lateral hypothalamus area,LHA)-小脑顶核神经环路调控机制。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无特定病原SD大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后,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损毁+电针组,每组6只。电针组电针“神门(HT-7)”-“通里(HT-5)”经脉段,同侧的“神门”和“通里”接同一对正负输出线进行电针刺激,刺激时间为20min/次/d,共7d。损毁+电针组是将海人藻酸(KA)溶液稀释至1g/L,确定坐标为(AP:2.8mm,RL:1.5mm,H:8.3-8.5mm)的LHA,用颅骨钻打孔,以微量进样器向每侧LHA注入0.4μL KA。缝合创面,后腿肌注青霉素钠预防感染,术后3d,LHA区出现明显的神经元死亡。后电针预处理7d,在末次电针结束后1h内活结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MIRI模型。应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II导联心电图;Plexon多通道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FN神经元放电(Spike,SPK)和场电位(Local Field Potential,LFP)。采用Chart5 for Windows软件对心电图中ST段位移值进行提取分析;Offline Sorter软件对神经元放电进行聚类分析;Neuro Explorer软件对神经元放电进行自相关分析(Auto-correlograms)、波形分析(Waveforms)、光栅分析(Rasters)、频率直方分析(Rate Histograms)、频谱能量分析(Spectrograms),以及场电位中低频信号的频谱能量密度分析(Power Spectral Densities),分频段计算局部场电位能量后对组间有差异的δ波段和θ波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T段位移值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ST段位移值显著降低(P<0.05)。与电针组比较,损毁+电针组大鼠ST段位移值显著升高(P<0.05)。2.各组大鼠FN神经元放电聚类分析、自相关分析、光栅分析、频率直方分析可见各组均有中间神经元放电。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N中间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FN中间神经元放电明显增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损毁+电针组大鼠FN中间神经元放电明显减少(P<0.01)。3.各组大鼠FN局部场电位低频信号频谱能量密度分析可见:(1)就δ波段而言,与假手术组比较,可见模型组大鼠FN局部的δ波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FN局部δ波显著降低(P<0.01);与电针组比较,损毁+电针组大鼠FN局部δ波显著增高(P<0.01)。(2)就θ波段而言,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损毁+电针组大鼠FN局部θ波显著增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损毁+电针组大鼠FN局部θ波无意义(P>0.05);与电针组比较,损毁+电针组大鼠FN局部θ波无意义(P>0.05)。4.各组大鼠FN局部δ波、θ波占比与ST段变化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可见:δ波占比与ST段变化呈正相关(P<0.05);θ波占比与ST段变化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1.电针预处理心经经穴可有效减轻MIRI,显著提高MIRI大鼠FN抑制性中间神经元放电频率、降低局部场电位中低频δ波频谱能量密度占比。2.损毁LHA后,电针预处理对MIRI大鼠的心肌保护效应明显降低,LHA-FN神经环路参与了针刺减轻MIRI的中枢整合机制。
其他文献
目的:收集和整理明清以来主要新安医家治疗眩晕病的相关医案医话,将其中出现四诊、症状、病机、治法、中药这些客观因素进行进行收集归纳,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明清以来新安医家在治疗眩晕病的证治方法及用药规律,汲取其前人医家的诊疗特色与经验,不仅可以使得明清以来新安医家治疗眩晕病的理论更加完善和系统化,同时为今后中医诊治眩晕提供更多的临床借鉴和思路。方法:以安徽中医大学图书馆库存藏书中新安医家治疗眩晕的医
目的中医膏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具有“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作用的中药制品,是中药方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首次对孙思邈《千金方》中内服膏方相关内容进行专题整理,主要对其方药病症进行分析研究及规律总结,同时对膏方制剂和用药特色进行分析,旨在为中医膏方的研究提供参考,为当临床应用提供指导。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法、比较法、统计学法等多种方法,遵循孙思邈著述卷目分类分科方法,分
目的:本文以程文囿的临床医案《杏轩医案》为基础,对医案的成书过程及编写特点、程杏轩的学术渊源、学术观点、各科临证经验、治学特点等进行研究,以期相对系统地阐发程杏轩的学术渊源和学术观点,发掘程文囿治疗内、外、妇、儿的临证经验,并总结其治学之道。方法:1.文献研究法:运用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检索平台,以及查阅著作等对本课题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2.经验总结法:对《杏轩医案》中的医案进行梳理、分类、剖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和血安胎饮和地屈孕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患者过程中绒毛膜下血肿体积变化、血b-h CG、孕酮、D-二聚体、CA125值变化、阴道流血停止时间、中医证候积分变化以及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初步探究其作用机理,旨在为早期先兆流产合并轻、中度绒毛膜下血肿肾虚证患者提供有效且安全的治疗方案。方法:本研究运用完全随机、单盲、平行对照的方法进行。选取2020年4月至202
目的:本研究基于新安郑氏喉科郑梅涧生殖孕育学说以“护元法”治疗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在继承郑梅涧“生殖孕育学说”学术思想的基础之上,创新郑梅涧“护元法”临证应用范畴,为郑梅涧“生殖孕育学说”及“护元法”临证应用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1.临床试验:收集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06-2020.06耳鼻喉科门诊中符合肺脾气虚型变应性鼻炎病例共70例。根据就诊顺序对患者进
目的:通过对良方温经汤联合热敏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探寻中医药结合热敏灸治疗此病的疗效和优势,拓宽临床上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思路。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75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分为三组,即联合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各25例。联合组采用良方温经汤联合热敏灸治疗,中药组口服良方温经汤,西药组口服布洛芬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痛经症状积
目的本课题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经方小承气汤内服联合芒硝穴位贴敷治疗湿热壅滞证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患者,通过观察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的变化,探究中药内服加外用的方式在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中的疗效,明确其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血清中TNF-α、IL-6、hs-CRP等炎性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芜湖市中医医院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01月在脾胃病科、普外科、急诊内科诊断为湿热壅滞证不完全性肠梗阻的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观察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疗法和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对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探究通便四法结合针刺天枢穴治疗本病的可行性及优越性,为临床上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简便、有效、规范、安全且依从性高的优选方案。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推拿科小儿推拿门诊的小儿功能性便秘(肠道实热型)患者
研究目的:建立丙戊酸钠(valproic acid,VPA)诱导Wistar大鼠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的经典动物模型;运用电针刺激“百会”、“大椎”穴,观察分析其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大鼠行为改变的影响,并从病理学角度探讨其作用的可能机制,为临床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提供科学的实验依据。研究方法:参照Schneider的方法,将已受精雌性大鼠随机分为VPA
实验目的:观察地龙舒腰汤在退变性腰椎侧凸术后防治腰疼的效果。实验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入的67例行腰椎后路手术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按照手术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中药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消炎、理疗、康复训练等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地龙舒腰汤加减辅助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患者腰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