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论视角下《红楼梦》服饰文化翻译研究——以杨译本为例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b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服饰文化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双重体现。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红楼梦》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集中展示。其中服饰描写不仅反映了满汉融合的时代特点,更是中国历朝历代服饰文化的深刻再现。《红楼梦》中的人物服饰色彩繁多,种类复杂,做工精细,用料考究,对于体现人物形象,性格特点和家庭社会地位都至关重要。  为了向世界介绍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杨宪益夫妇较大程度地保留了原文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象。在语用研究中,维索尔伦的顺应论强调了语言,文化和认知对交际行为的影响。因此,运用顺应论来分析杨译《红楼梦》中的服饰翻译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原文中的服饰文化内涵在译文中的传达情况。《红楼梦》中对贾宝玉的服饰描写次数最多,最为详细,王熙凤次之。本文按照服饰文化的定义将贾宝玉和王熙凤二人的服饰描写分为“服”和“饰”两大类,共包括9个次分类,借助顺应性理论分析杨译本中服饰文化的翻译。首先本文讨论了杨译本在目的语中的顺应层面,其次归纳总结了杨译本服饰翻译的得失,并探讨得失产生的原因,最后总结出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翻译的启示。  本文的研究结果包括:1)杨译本中的服饰翻译并未完全达到对目的语语境关系的顺应,66%的服饰翻译顺应了目的语的语境;杨译本对于服饰的翻译主要实现了对目的语词汇和句法层面的顺应;对目的语读者的认知能力,文化背景,审美能力的顺应;2)杨译本对于“颜色词”和“工艺”翻译都达到了对目的语语境的顺应,并且从整体上看,杨译本对于服饰文化的翻译较为详细和灵活;然而在其他7类例子中都有部分翻译没有实现对目的语语境的顺应,其中“款式”和“头饰”的比例较高;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中西方服饰文化间的异同,杨宪益夫妇的翻译目的和翻译方法,译者自身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理解以及译者的翻译模式;3)作者认为在英译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时,为了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服饰文化内涵,译者不能一味追求字面意思的对等,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基础上,顺应读者的文化背景、审美和认知,采取灵活的翻译方法。推而广之,本研究希望能够对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服饰文化翻译研究有所帮助。
其他文献
《丽姬娅》是埃德加·爱伦·坡最富争议、最为复杂、也是坡本人最喜欢的作品之一。长期以来,评论家们都对它具有浓厚的兴趣。心理学家、传记批评家、文学评论家以及其他学者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而后迅速传往世界各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包括中国和美国在内的各国媒体均长时间大篇幅地对本次金融危机进行报道评论。 
《萨勒姆的女巫》作为阿瑟·密勒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之一,一问世就引发了众多关于权力和反抗的讨论。密勒在剧中呈现了十八世纪末发生在萨勒姆的女巫审判的全过程,在审判中,作
对外汉语教学是针对外国人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基本任务就是怎么让一个从未学过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快最好的学习好、掌握好汉语。对外汉语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作家之一,在文学评论家眼里她堪与莎士比亚在不朽性方面相提并论。她所著的6部小说都被译为中文,其中以《傲慢与偏见》最为中国广大读者所熟悉和喜
研究了在HABR反应器中水力停留时间、有机容积负荷、温度等操作参数对去除生活污水中COD和SS效率的影响,并做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水力停留时间的缩短、温度的下降和COD容
林语堂曾指出,幽默表现的是一种思想境界,一种观点,一种人生态度。幽默渗透于生活的每个角落,是人类特有而综合的语言能力。幽默作为一种极其普通的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了许多领域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