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医弩药针疗法干预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及对比论述苗医理论与中医理论防治癌性疼痛的指导作用

来源 :贵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ume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苗医弩药针疗法干预癌性疼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苗医弩药针疗法干预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试验,将66例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mgpo q12h起始量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苗医弩药针疗法,2天1次,共观察14天,治疗过程中若产生暴发痛,及时使用短效速释药物解救治疗,并根据滴定剂量调整次日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剂量。治疗后比较两组NRS评分、疼痛影响评分、KPS评分、体重、爆发痛次数、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结果:本研究共完成62例患者,其中,治疗组31例,对照组31例,经统计学分析,结果如下:
  (1)基线资料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癌肿、疼痛部位、NRS评分、KPS评分、疼痛影响评分、首日阿片类药物用量、实验室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疼痛缓解率比较:①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3.55%,对照组为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显效率方面:治疗组为54.84%,对照组为29.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NR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KP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5)疼痛影响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疼脯影响评分总分及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6)体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体重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7)爆发痛次数比较:治疗组爆发痛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阿片类药物全程剂量比铰:治疗组阿片类药物全程剂量少十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9)安全性评价比较:①不良反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便秘、头晕、尿潴留、嗜睡)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②实验室检查: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实验室指标(WBC、HGB、PLT、ALT、AST、GGT、CREA)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苗医弩药针疗法干预中重度癌性疼痛近期疗效满意,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爆发痛次数与阿片类药物的使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可为癌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民族医疗技。
  第二部分 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外治法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MEDLINE, Web of Science数据库,筛选中医外治法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RCT文献进行方法学偏倚风险评估,运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对其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安全性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RCT文献18篇,涉及患者1266例,治疗组640例,对照组626例,治疗组(中医外治法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与对照组(三阶梯止痛疗法)相关比较,Meta分析结果如下:
  (1)在疗效评价方面:①治疗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优于对照组[OR=2.39,95%CI(1.84 to3.11),P<0.0001];②治疗组NRS评分低于对照组[WMD=-0.76,95%CI(-1.05 to-0.47),P<0.00001]。
  (2)在生存质量方面:①治疗组与对照组KP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WMD=0.98,95%CI(-0.13 to2.09),P=0.08];②治疗组疼痛影响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WMD=-4.76,95%CI(-7.75 to-1.77),P=0.002]。
  (3)在安全性评价方面:①不良反应率,治疗组恶心呕吐[OR=0.42,95%CI(0.27 to0.66), P=0.0001]、便秘[OR=0.44,95%CI(0.23 to0.83),P=0.01]发生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嗜睡[OR=0.77,95%CI(0.35 to1.73),P=0.53]、头晕[OR=0.57,95%CI(0.13 to2.51),P=0.46]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治疗组变态反应发生率高丁对照组[OR=2.46,95%CI(1.01 to6.02),P=0.05]。②实验室检查:治疗组与对照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二便常规异常发生率无明显差异[OR=1.07,95%CI(0.68 to1.67),P=0.77]。
  (4)在文献质量方面:①异质性分析:倒漏斗图两侧散点基本对称且完整,提示本研究纳入研究发表偏倚风险较小。②敏感性分析,与排除前结果一致,提示本研究的Meta分析可靠性较好。
  结论:中医外治法联合三阶梯止痛疗法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三阶梯止痛疗法,能够减少阿片类药物副作用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率,但不能减少头晕、嗜睡的发生率,且会增加变态反应的发生率,研究结果有一定参考价值。
  第三部分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用药特点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挖掘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用药特点。
  方法:收集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1979年01月侄2017年12月)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290首处方,建立癌性疼痛方剂数据库,对给药途径、剂型、药性、药味、归经进行描述统计,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的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
  结果: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共涉及药物286味,明确了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药物的给药途径、剂型、药性、药味、归经、药物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20个和新处方10个。
  结论:本研究挖掘出了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用药规律,并从中反映了其以“通”为主、重在止痛,以“补”为主、重在调和,气血同治、重于疏导,抑瘤止痛、标本兼顾的用药理念。
  第四部分 对比论述苗医理论与中医理论防治癌性疼痛的指导作用
  目的:对比论述苗医理论与中医理论防治癌性疼痛的指导作用。
  方法:通过查阅中外文网络数据库与相关书籍整理苗医理论与中医理论防治癌性疼痛的相关内容,归纳苗医理论与中医理论对癌性疼痛的认识及防治,以探讨其共性特征个性差异。
  结果:在癌性疼痛的认识上,苗医理论与中医理论对癌性疼痛概念、病因病机、病理性质、治则治法均具有不同的见解,从不同层次、不同维度上反映了癌性疼痛的症状、体征。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上,苗医理论与中医理论主要包括内治法、外治法、针类疗法、心理疗法四个方面,苗族医药对于癌性疼痛的相关研究目前相对欠缺,但对于癌性疼痛的治疗具有不错的疗效;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各方面研究相对丰富,临床使用相对广泛。
  结论:苗医理论对于癌性疼痛的防治显得更为灵活、更为简练、更为实用,对癌性疼痛的认识与防治有许多独到之处;但中医理论对癌性疼痛的认识与防治也显得更加完整、更加博大、更加深厚、更加细腻,不愧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代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蜜调金黄散联合综合疗法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型)的临床疗效,对比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型)患者与健康人血清IL-33的浓度差异以及蜜调金黄散联合综合疗法对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型)患者血清IL-33浓度影响,证明该治疗方案治疗单纯型过敏性紫癜(血热妄行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方法:将6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最终完成60例,每组30例,对
目的:研究加味过敏煎对过敏性皮肤瘙痒小鼠模型的作用机制,为临床运用加味过敏煎治疗过敏性皮肤病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①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抗-二硝基苯酚(anti-DNP)IgE单克隆抗体,2,4-二硝基氟苯(DNFB)激发的方式建立小鼠PCA皮肤瘙痒动物模型,研究加味过敏煎对于小鼠PCA皮肤瘙痒模型的作用,主要观察对小鼠风团抑制情况、搔抓反应情况、肥大细胞(mastcell,MC)脱颗粒反应情况,
目的:  面部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是指病情呈迁延不愈,常规治疗无效或愈后很快复发的疾病,是皮肤科临床最为常见的一大类疾病,病因不清。  《伤寒论》中有多条条文明确提及到面部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以面热、面赤为主)的证候与治疗,而实际临床中按伤寒辨证施治效果明确。  在前期工作中,已经对部分面部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运用经方辨证取得满意效果。且也有学者将经方运用于面部复发性难治性皮肤病中取得良好疗效[1]。
目的:  通过对复方肿节风清咽合剂治疗肺肾阴虛型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观察,以及动物实验对慢性咽炎大鼠黏膜中免疫因子SIgA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IL-6的影响,探讨复方肿节风清咽合剂口服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及可能作用的机制,拟为慢性咽炎寻找一种安全便捷,副作用少,疗效突出的治疗方法。  方法:  1.临床观察: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肺肾阴虚型的慢性咽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学位
目的:观察银花甘草解毒汤坐浴防治环状混合痔患者经内痔注射加分段多层次弧切缝合术后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以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30例,施以内痔注射加分段多层次弧切缝合术。所有患者在手术后第1天开始坐浴,并常规予以抗炎、补液及换药,术后6小时予以一次口服镇痛镇痛药。其中对照组常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试验组则以银花甘草解毒汤(山银花20g、连翘20g
目的:1.通过观察苗药止咳合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风热袭肺证)患儿治疗前后咳嗽、咳痰、咽痛等临床相关症状的变化,客观评价苗药止咳合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苗药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为苗医苗药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2.检测治疗前后患儿尿白三烯-4(LTE4)的水平,初步探索苗药止咳合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机制。  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儿科门诊自愿参与临
目的:本课题从清热利湿法着手,通过观察其对胆总管结石术后患者胆汁中胆汁酸含量、糖蛋白含量指标的影响,探讨清热利湿法对胆汁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肝胆疾病治疗效果,为相关疾病的中医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更科学的指导用药。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编号,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分为清热利湿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0例。3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药,对照组予抗感染(头孢二代)、保肝(
目的:①观察“加味化毒除湿汤联合太宁栓”对肛窦炎(湿热下注型)的临床疗效;②观察“加味化毒除湿汤联合太宁栓”对肠道sIgA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理;  方法:收集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确诊为肛窦炎(湿热下注型)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A、B、C三组,每组各20例。A组采用加味化毒除湿汤直肠滴入治疗;B组采用太宁栓肛门塞入治疗;C组采用加味化毒除湿汤直肠滴入联合太宁栓肛门塞入治疗,均
学位
目的:观察控涎坩治疗痰湿蕴肺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7年06月~2018年10月期间就诊于二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门诊及住院部的痰湿蕴肺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随访观察至2019年2月终止。对照组服用二陈汤,随证加减,由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统一煎煮,共取汁400ml,分2次饭后温服。试验组服用控涎丹合二陈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中医辨证治疗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中医药辨证治疗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临床疗效,通过中医辨证治疗对癌因性疲乏患者的疲乏程度、生活质量、临床症候等方面的影响,以客观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采取随机对照实验,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癌因性疲乏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