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传统的利器——奥斯卡·王尔德社会喜剧中的警句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ong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毁是誉,一个多世纪以来,奥斯卡·王尔德(1854-1900)一直是无数评论家关注的焦点。这位出生于爱尔兰的英国剧作家、诗人、英国唯美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社会名流,总是以奇异的装扮、机智的谈吐,特立独行地出现在公众面前,惹人争议。他创作的诗歌、章话、散文、小说、论文,词藻华美、视角独特、观点鲜明。而助他达到事业巅峰的四部社会喜剧《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无足轻重的女人》、《理想丈夫》和《认真的重要》更是深受欢迎,在世界各地的舞台上常演常新。   这四部喜剧既有传统法国戏剧的影子,又含有创新意义。这种创新在于:王尔德在喜剧中运用大量悖论式警句,诙谐、犀利,让读者和观众过目难忘,同时引人深思。警句赋予了王尔德社会喜剧长久的生命力,也被认为是他对十九世纪英国文学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对于王尔德警句的研究,主要有三种角度:第一种围绕“诙谐”研究,认为警句只是王尔德个人风格的炫耀:第二种以“纨绔主义”为中心,认为警句服务于喜剧中的浪荡子形象;第三种则将警句的语言风格置于消费社会中考察,把警句解读为“症候”,从而探究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的内在联系。在我看来,这些警句涵盖了不同领域的社会价值观,在构思上抵制传统俗套,是王尔德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对维多利亚晚期社会传统道德的颠覆。王尔德正是利用警句这种语言形式,明确而有效地向世人传达他独树一帜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警句就是他挑战传统的利器。   维多利亚时期,警句通常用于诗歌的写作,而喜剧多以离奇、荒诞的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舞台表演吸引观众。但是,王尔德却成功而巧妙地将警句放到喜剧人物的口中,将剧场的“观众”变成了“听众”,这无疑打破了传统喜剧的创作模式,为喜剧创作另辟蹊径。   正如王尔德自己所说,万物之妙他的一个警句就足以道破。他把对社会、人生、文化、政治、婚姻、家庭、教育、两性关系等的独到见解提炼、概括为精辟的警句,给他的喜剧增添了深刻的哲理。王尔德把警句当利器,旗帜鲜明地宣扬自己对社会陈腐道德的讥讽和批判。
其他文献
本论文突破传统体的语法范畴,以俄罗斯传统功能语法理论、体貌功能语义范畴为理论方法,以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原著及其两个中文译本为语料,通过完善、建构俄、汉语体貌功能语
柳德米拉·叶甫盖尼耶夫娜·乌利茨卡娅(ЛюдмилаЕвгеньевнаУлицкая,1943——)是俄罗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绿帐》(ЗеленыйШате
《飘》和《红楼梦》是两部世界闻名的文学作品。虽然它们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时期,但是从女性观视角进行分析,它们都属于描述女性形象以及女性性格发展历程的文学作品。
学位
本人于研二期间任职于武汉一家语言培训中心,并担任成人英语老师一职。一年多的教学经历给本人带来的不仅有教学经验,更有对不同形式英语教学的思考,这也是赋予我以培训机构英语
词汇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词汇相关的错误率也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各类错误比率中最高的。在学习外语词汇时,学习者仅仅学习一个单词的发音、拼写和意义
田纳西·威廉斯是战后至60年代美国最具代表性的剧作家之一,代表作《欲望号街车》(1947)成功地刻画了布兰琪·杜波依斯这一孤立无援、脆弱敏感的女性悲剧形象,并赢得了三项戏剧界
学位
奥尔加·斯拉夫尼科娃是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她的创作在继承俄罗斯经典文学传统的同时,完美地融合了现代元素,带给读者新的阅读感受。长篇小说《2017》正是一部能够
近年来不间断的政治与经济问题提醒着我们每一位普通市民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全球化的环境中。随着这一事实,教育机构改进学生的跨文化态度的需求也比以往变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