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主观社会地位是个体对自己所处地位的综合情况的一种主观知觉与判断,它是个体对自身状态的整体认知。对于正处于“暴风骤雨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其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在不断地变化,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变化。基于此,本研究引入了自尊和生活满意度这两个变量,旨在考察当前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的特点,探讨自尊、生活满意度与主观社会地位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满意度在自尊和主观社会地位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采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观社会地位是个体对自己所处地位的综合情况的一种主观知觉与判断,它是个体对自身状态的整体认知。对于正处于“暴风骤雨时期”的中学生来说,其自我概念、自我评价在不断地变化,对自身的社会地位的认知也在不断地变化。基于此,本研究引入了自尊和生活满意度这两个变量,旨在考察当前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的特点,探讨自尊、生活满意度与主观社会地位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生活满意度在自尊和主观社会地位之间起到的中介作用,并采用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干预中学生的主观社会地位。研究具体分为两个: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中学生自尊、主观社会地位、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使用了自尊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以及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对安徽省和福建省的45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施测,最终得出以下研究结果:1.中学生的主观社会地位大多处于中等水平,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均不显著,但在父母文化水平、父母职业以及家庭收入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2.中学生的自尊、生活满意度和主观社会地位呈现两两相关,且全都是正相关;3.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自尊和主观社会地位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二采用3(前测、后测、跟踪后测)×2(实验组、对照组)混合设计的实验方式。以福建省漳州市的40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被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活动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干预,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在实验干预前、后以及干预结束后的两个月分别对两个组进行生活满意度量表和主观社会地位量表的测验(测量工具同研究一)。最终得出以下结论:1.认知行为取向的团体辅导对提升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主观社会地位具有较好的辅导效果,且效果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持续性;2.未进行团辅干预的对照组的生活满意度及主观社会地位均无组显著变化。
其他文献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指出,发展学生运用学习策略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途径,而学习归因是影响学生选择学习策略的主要因素之一。文献显示,国内学者从多角度对学习归因和学习策略进行了研究,但是对高中生英语学习归因、学习策略与英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文献较少。因此,本研究者开展了高中生英语学习归因和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旨在探究英语学习归因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以及两者对英语成绩的
抑制机制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认知机制,近年来一直是心理语言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热点。在代词一语加工中,抑制机制对构建代词连贯心理表征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工作记忆容量和抑制机制呈显著正相关,高工作记忆容量的学习者,其抑制机制容易被激活,从而促进其语言的加工。关于工作记忆容量对抑制机制的影响及抑制机制在代词一语加工中的作用,国内外学者在研究中已经得到证实,然而,关于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影响代词二语加工的抑
朗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直是重要的一环。然而,课上受限于时间和空间、课下缺乏系统练习和科学指导等仍是如今初中语文朗读教学中亟需解决的问题。文章提出,借助线上视听平台作为朗读教学工具,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堂与课外的有效整合,以此更好地推进初中语文的朗读教学。文章首先对教学领域涉及的线上视听平台进行了分类,分为视听资源网站、直播互动平台、通信社交媒体以及智慧教学软件四种类型。接着,对这些线上视听平台具
青少年体质健康一直受到国家的重点关注,《全民健身计划》、《健康中国纲要》等一系列文件均强调学校体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关注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最后阶段,学生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既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前提,也是增强学生体质健康的需要。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对漳州市区高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差异
规则是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工作与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一系列行为准则的总和。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亦是学生养成规则意识的重要时期。强化初中生规则教育,不仅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的要求,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教育根本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现实需求的重要体现。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蕴含着丰
高中英语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知识及其运用、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普遍存在高投入低产出、“学用分离”等问题,以致多数高中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成绩不甚理想。产出导向法以“学用一体”为教学理念,旨在解决外语教学“学用分离”的弊端。目前,该方法在大学英语层面得到了深入的研究,但在高中英语教学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有必要开展该
时代飞速发展,新的科学发现和高新技术不断涌现,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需求,STEM教育应运而生。STEM教育正是由四门核心课程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整合而成的教育新形式。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学生的启蒙和基础性学科,是目前国内STEM教育的主要载体,对培养具有STEM素养的人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实用主义理论为研究基础,以重庆市某些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观察、问卷
随着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化,探究式学习不论在理论层面还是教学实践中都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认可。探究式学习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然而在高中美术学科的应用和研究仍然较为薄弱。本文以研究国内外学者关于探究式学习在教育领域的成果与不足之处为基础,以闽南师大附中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为例,将探究式学习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并将探究式学习的理论与高中美术鉴赏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语言技能新添加了“看(Viewing)”,并在实施建议中“通过恰当的多媒体手段的应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35-40)。然而,从查阅的文献资料中发现,国内鲜有对人教版普通高中英语教科书(2019)必修模块展开深入的多模态话语分析。因此,为了提升教师对多模态教材的有效使用,培养学生的多元识读能力,
历史学科的特点在于其研究对象是过去发生的、不可重复的客观事实,不能被人直接观察和体验。史料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人们能借助史料了解和探索历史的真相。高中生学习历史需要以史料为媒介,正确解读史料信息是高中生学好历史学科和有效备考的关键。随着新一轮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史料在历史教学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新时代历史教育对高中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提出更为具体和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历史新课改的背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