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传感器、智能控制与康复工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型膝上假肢的发展已趋向于智能化。动力型膝上假肢不同于传统型下肢假肢,其不仅能够很好地跟随健肢侧的运动,而且能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传感器、智能控制与康复工程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动力型膝上假肢的发展已趋向于智能化。动力型膝上假肢不同于传统型下肢假肢,其不仅能够很好地跟随健肢侧的运动,而且能够在上、下楼梯,上、下斜坡等运动中为假肢佩戴者提供动力支持。动力型膝上假肢的研究与设计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课题主要以动力型膝上假肢的信息采集、处理与运动控制三个方面展开。实现了假肢运动的实时检测、控制以及假肢与健肢的协调控制,提高了假肢产品的实用性与智能性。首先,动力型假肢运动判定程序和假肢执行器的延迟会带来假肢的运动延误,从而导致双腿的运动不协调。为了克服这个缺点,本文提出采集人体运动支撑期时的髋关节角度、加速度和足底压力信号,与模版数据相关性对比分析,再将相关性系数D-S证据融合预判断路况。在驱动执行器之前就制定出运动控制方案,及时驱动假肢膝关节运动并实时调整假肢步态,以达到最佳的协调控制效果。其次,由于人体运动是个复杂的协通工作,不同路况下髋膝关节的动作建模也是十分困难。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大量健康人下肢运动信息得出五种典型路况中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运动特点,制定假肢膝关节的运动控制策略,使假肢能够更加自然的跟随健肢的运动变化。最后,考虑到假肢膝关节执行器运动快、执行周期短、高重复性、高精度等控制要求,本文选取无模型动态矩阵对假肢膝关节进行控制。其只需利用人体运动时髋、膝关节角度变化,不仅彻底避免了控制系统无法建立动态模型的问题,还保留了动态矩阵控制算法原有的滚动优化和反馈校正等策略,增强了系统的鲁棒性,提高了控制的精确性。
其他文献
本论文主要对基于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的异步电动机间接矢量控制系统进行研究、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和用硬件实现该控制系统。 矢量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控制策略,是在电机理论、机电能量转换和坐标变换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思想是将异步电动机的模型通过坐标变换,使之成为直流电机模型,将定子电流矢量分解为按转子磁场定向的两个直流分量并加以控制,从而实现磁通和转矩的解耦控制,以期达直流电机的控制效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对产品质量的意识逐渐增强,喷印标识技术已注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国内喷码机喷印标识技术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标识技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
同步定位与制图(SLAM)是指机器人在构建周围环境地图的同时将自己在其所构建的地图中定位。多机器人自身所具有的高效及鲁棒特性能够实现在大区域环境下的准确定位和快速制图
道路交通运输作为基础设施支撑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不断发生的交通事故、持续的交通拥挤以及交通发展所引起的空气污染和环境破
伺服系统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等领域,对控制精度以及鲁棒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然而在实际中往往存在着参数摄动以及外界干扰,为了改善伺服电机的控制性能,本文针对含有非周期扰动和参数不确定性的双电机耦合伺服系统,提出了H_∞鲁棒重复控制和鲁棒滑模变结构重复控制设计方法,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实现对参数不确定以及非周期扰动的抑制,提高系统鲁棒性,实现对周期目标输入信号的精确跟踪,克服现有重复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存在的
本文以福建省重点科技项目“ACR树脂生产过程仿真与优化控制”(2001H020)以及“化工过程控制仿真系统开发模式的应用研究”(2003xdyy26)为背景,进行了ACR生产工艺过程仿真系统的设
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停车难已成为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停车诱导信息系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出现的。本文以中关村西区地下停车设施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停车诱导
如今,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生存空间的扩大以及认识与改造世界范围的拓宽,人们对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其中高效的优化技术和智能计算的要求日益迫切。
车辆路径问题是物流配送领域的重要问题,蚁群算法是一种新的元启发算法。本文研究的就是把改造后的蚁群算法用于特殊的车辆路径问题——有时间窗和在前约束车辆路径问题的求
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需要各级应急管理部门具备必要的应急管理知识,这些知识存在于关于各种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应急预案、原则指南、研究文献和专家经验等文件文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