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个建议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和深远的社会意义。多年来,国内外学者针对阅读教学的著述甚多,但主要是针对教师“教”的行为,而涉及到中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行为的较少。本文围绕中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这个论题从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一、中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的意义。个性化课外阅读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补充,是发展学生创造力的最佳方法,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条件,是陶冶学生美的情操的可靠手段;二、论述了个性化课外阅读的基本内涵及其特点。个性化课外阅读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内,因个性发展的需要,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使他们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阅读风格,并逐渐养成富有个性的自觉的健康的阅读行为习惯。它具有自主性、创造性、体验性、批判性四个特点;三、论述了影响个性化课外阅读的基本因素。着重从家庭社会环境、课堂教学、非智力因素、阅读方法及评价方式和实践活动几个方面加以探讨;四、论述了实现个性化课外阅读的途径。要实现个性化阅读,大量阅读是基础,尊重学生个人体验是前提,学生自主选择是保障,阅读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是方式;五、论述了个性化课外阅读的价值取向。一方面调查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另一方面针对现状,指出教师要在学生个性化课外阅读中起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从功利阅读导向经典阅读,从兴趣阅读导向意志阅读,从消遣阅读导向批判阅读,从学生个体阅读导向师生共读共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