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形成惯性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深入地调查学生头脑中惯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未正式学习惯性概念的小学六年级、初二学生和学过惯性概念的初三、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前和学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认知情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惯性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学习物理学最早遇到的概念之一,是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在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正确形成惯性概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我们深入地调查学生头脑中惯性概念的形成过程,找到学生的认知障碍。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未正式学习惯性概念的小学六年级、初二学生和学过惯性概念的初三、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学前和学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认知情况。参考国内外关于惯性概念及惯性概念教学的研究资料和一线教师反馈的问题,精心设计问卷并展开调查。然后对回答典型的被试进行访谈,以深入调查学生的认知情况。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得到了小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5个认知特点、初二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4个特点、初三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4个认知特点、高一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5个认知特点。针对中小学生惯性概念的认知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了解学生惯性概念形成的认知过程”“分析学生学习惯性概念过程中形成各种错误认识的原因”“创设情境引发冲突转变错误认识”“明晰惯性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演惯性概念建立的过程”“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习惯性概念时能够学以致用”6项教学建议。
其他文献
2017年9月,由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中小学语文教材(以下简称为统编本)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而“活动·探究”单元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新设的一个单元组织形式,随着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使用,如何利用“活动·探究”单元实现其教学价值,让这一新的单元形式的设置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在对“活动·探究”单元整体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曲阜实验中学“活动·探究”单元
叶圣陶先生是语文教育界的大师,为语文教育工作做出了诸多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历久弥新,给予了语文教育工作者深刻的启发。“应需求诚”思想是叶圣陶写作思想的核心精髓,短小而精悍,言近而旨远。写作,这一语文学习内容,以综合性和实践性为特点,一直以来都是困扰师生的难题之一。基于此,本文将遵照叶圣陶“应需求诚”思想的内涵,针对当前初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这一思想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和方法,以
新课标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写作作为基本技能之一,能体现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就目前的初中英语教学现状而言,整体的写作教学现状不甚理想。很多初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出现无话可说,内容空洞,逻辑不清,语言表达单一,语言表达错误等问题。大部分教师采用传统的写作教学方式,只注
将两种及以上在内容或形式上有某种联系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的比较阅读法是语文教学中的常用方法之一。有关比较阅读法的研究很多,但说明文教学中的比较阅读法研究相对较少,且多以单篇教学案例的形式出现。本文旨在将比较阅读法与说明文教学相结合,较系统地研究比较阅读法在说明文教学中的运用,提出说明文比较阅读实施策略,为说明文教学实践做出一点贡献。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明文选文是教师进行说明文教学的重要载体,也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教材中完善的写作系统能够提高写作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效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依据全新的编写理念,将写作内容创新编排,给初中写作教学变革带来了契机。截止2020年6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全册已在一线使用了一轮,论文通过研究教材的内容与结构,结合实际课堂教学、师生问卷调查等一线教学情况,探索写作教学策略,为一线教师使用教材提供建议。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
成语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初中生通过学习成语及其相关知识可以扩大词汇量、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增强自身语文素养。这既符合现代社会的学习特征,也有助于初中生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其中就包括写作能力。从提高写作能力角度出发,提升成语教学水平也是一个具有重要价值的教学改革课题。初中成语教学与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重视成语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表达欲、提高语言简洁性、增强文章表现力;重视作文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于21世纪初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课程改革吸收了诸多教育思潮中的合理因素,呈现出全新的姿态与价值追求,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语文教育方面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复述法是学生吸收语言材料并使语言材料从短期记忆向长期记忆转变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教学中的使用范围极其广泛,尤其在语文教学方面。复述法的使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词汇积累
科学论证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中进行科学学习的有效途径。论证首先具有对话性,在课堂中师生都通过语言来表达观点或阐述理由,所以课堂论证话语是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虽然研究者展开了有关课堂论证话语的初步研究,但目前对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论证效果和影响知之甚少。因此,为探究教师对课堂论证的话语塑造如何影响学生论证质量,进而对教师开展高质量的课堂论证提供建议,本研究选取名师赛中“自
随着时代对个体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如何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当前的热门问题。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核心,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养。但显而易见的是,如今物理探究性实验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实践调查,分析出现今物理探究性实验实施情况较差的部分原因。对教师而言,一线物理教师并不缺乏探究性实验的理论,也对探究性实验抱有热情,
科学本质是物理核心素养中“科学态度与责任”维度的构成部分。教材作为教师教与学生学之间的重要载体,与学生科学本质的形成有直接关系,因此,研究高中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本质的呈现情况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促进学生科学本质的培养。首先,梳理科学本质的内涵与国内外已有研究;其次,采用Abd-El-Khalick(2008)提出的科学本质分析框架与评分标准对人教版与鲁科版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并对两版高中物理教材中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