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是通过观察腹针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制定新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临床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肝硬化腹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两组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为西医常规护肝、利尿治疗,必要时予抗病毒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腹针(引气归元为主方,8次一疗程,共13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包括症状、体重、腹围、24小时尿量、肝功、腹部彩超等疗效变化及离子、肾功、血氨、PT等安全性指标,比较两组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1.治疗组显效23例,有效13例,好转3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4例,好转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治疗前后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治疗组在症状积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3.两组治疗前后在腹围(P<0.01)、体重(P<0.05)及24小时尿量(P<0.05)方面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治疗前后两组ALT、AST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5.治疗前后两组在肾功、离子、WBC、PLT、PT、血氨等方面改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均有效,但合用腹针治疗组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在症状改善、体重减轻及腹围缩小、24小时尿量增多等方面疗效更突出,说明联合腹针治疗肝硬化腹水疗效优于常规中西药治疗,为中医外治法治疗肝硬化腹水提供了新思路,但其作用机制需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