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是社会性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与他人产生交往,从而发生各种社会关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交往与合作密不可分,信任与人类的交往活动联系密切。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信用是其中最为核心的组成部分。政府公信力是一国社会信用状况的传感器,是社会信任危机程度的标尺。政府公信力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本文以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公信力为研究对象,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布局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主要阐明了本项研究的背景、现状、逻辑思路和方法。第一章是“地方政府公信力的相关要素概述”厘清了公信力与信任、信用和诚信的区别与联系,界定了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基本特征、评价标准和功能作用。第二章以云南孟连事件为例阐明了群体性事件中地方政府和公民各自行为失范的表现,然后上升到宏观层面,得出群体性事件与政府公信力互动逻辑的基本结论:地方政府公信力失范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地方政府公信力失范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催化剂。并将二者互动模式分为两种:顺畅模式和梗阻模式。第三章阐明了地方政府公信力失范的表现、特征和原因。第四章借鉴了古今中外的文化及经验教训,给出了一些改善路径:构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政府信用考评机制;健全政府公信力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失信的问责和赔偿机制。最后一部分即结束语,总结归纳本项研究取得的成果。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综合运用了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来研究政府公信力问题,深刻剖析了政府公信力失范的表现、特征和成因,并综合归纳古今中外的经验教训,比较系统的提出了当前条件下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