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她对以后的作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意识流的写作方式,伍尔夫可以深入到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心里动机。她的杰作《达罗卫夫人》不仅在形式上新颖独特,在内容上也独具匠心。这本小说的故事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并向人们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及对人性的损伤。这部小说对于伍尔夫本人来说也是非常特别的,因为作者本人常年遭受着精神崩溃的折磨。这本小说出版之后就吸引了许多评论家的关注。他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这本小说,比如从写作技巧、写作风格和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受佛洛依德精神分析法的启发,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本小说。根据创伤理论,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创伤症状可以得到鉴定。所以本文是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创伤理论来分析文本。 本文首先将介绍论文的理论部分。创伤的一些基本概念、创伤理论的发展以及创伤与文学的关系将依次阐述,并仔细说明创伤理论每个阶段的发展特征。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再结合创伤理论,三个主要角色的创伤症状会得到鉴定与说明。赛普帝莫斯显然深受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折磨,战争是其创伤的直接来源。他的创伤症状表现在情感的枯竭、精神错乱和创伤回忆。克拉丽莎的心里创伤来源于英国父权社会的压迫,其创伤主要表现为隔绝和压抑。彼得深受失恋之痛的折磨。这些角色的创伤症状会得到详尽的阐述。创伤与治愈是密不可分的。由于缺乏与外界的沟通,赛普帝莫斯没能从创伤中恢复过来。克拉丽莎作为创伤的幸存者通过举办派对来获得生活上的充实。彼得的愈合将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篇幅和资源有限,本文对创伤理论在文学作品分析中的应用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随着创伤研究的繁荣,相信今后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论文涉及这个领域。创伤作为文学作品中永恒不变的母题将会在越来越多的作品里出现。今后许多作品都可以尝试用创伤理论来分析。本文是创伤理论的文学分析应用的初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