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术后病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来源 :大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886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疑似恶性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诊断等临床资料的收集,统计分析恶性肺结节的百分比,临床、胸部CT影像、血清学指标等特征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行手术切除的911例疑似肺癌的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吸烟史及症状等临床特征,结节直径、位置、密度、恶性征象和结节变化等胸部CT影像学特征,肿瘤标志物、血沉和D-二聚体等血清学指标与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术后病理示恶性结节的百分比及与上述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本组恶性结节803例,占总数的88.14%,女性明显多于男性,男女比为1:2.06,在良、恶性结节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女恶性结节、肺癌均以60-69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高。20-29岁、30-39岁患者以微浸润性腺癌多见,40-49岁之后以浸润性腺癌多见,其中60-69岁、70-79岁这两个年龄段浸润性腺癌明显增多,且5例≥80岁的患者均为浸润性腺癌,可见随着年龄增加,肺腺癌浸润程度增加。2.本组患者吸烟者仅占总数的17.34%,吸烟史在良、恶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腺癌各年龄段中均多见于女性、不吸烟者,而鳞癌则多见于男性、吸烟者。3.本研究911例肺结节患者术后病理为恶性者803例(88.14%),以肺癌(787例)多见,其中以肺腺癌(764例)最多,占恶性结节的95.15%,其次为鳞状细胞癌(16例,1.99%)。肺腺癌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及腺癌变异型(粘液腺癌)的占比分别为0.92%、13.48%、32.07%、50.65%、2.49%,可见浸润性腺癌占比最多。4.本研究中,无症状体检发现结节477例(59.40%),明显多于出现症状者326例(40.60%),且以咳嗽、咳痰最多见。5.本研究中,按结节直径≤5mm、6-10mm、11-20mm、21-30mm分组比较,6-10mm、11-20mm、21-30mm这三组中恶性结节占比明显多于≤5mm组,且6-10mm、11-20mm、21-30mm这三组分别与≤5mm组比较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6-10mm、11-20mm、21-30mm这三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着肺结节直径的增加,肺腺癌的浸润程度逐渐增加。6.结节密度、恶性征象在良、恶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节位置、短期内结节变化在良、恶性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相较于左肺及下叶,肺癌多位于右肺及上叶。7.CEA、Cyfra21-1、NSE、SCC、pro-GRP在良、恶性结节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结节直径增大,CEA阳性率逐渐增加。结论:本组研究显示,恶性结节占88.14%,以60-69岁不吸烟的女性患者为主,且多数为无症状体检中发现。恶性结节以肺腺癌最多见,且随着年龄、结节直径的增大,肺腺癌的浸润程度逐渐增加。肺CT下结节密度、恶性征象对恶性结节具有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背景:结直肠癌是一种发生在结肠和(或)直肠中的癌症。结直肠癌的男性发病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三,女性发病率排名第二。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2018年的统计,结直肠的致死率在所有癌症中排名第二。无论是环境还是遗传因素的改变,都可能造成结肠上皮细胞内发生基因组不稳定、基因突变、DNA修复机制沉默等癌症特征事件,从而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另一方面,基因组及表观基因组稳定性的丧失,也会加速原癌基因、抑癌基因的基
目的:目前,尚不清楚卡介苗(BCG)联合丝裂霉素维持疗法(MMC)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后膀胱灌注的作用是否优于卡介苗对单一药物的作用。本篇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诣在阐明对于中、高危膀胱癌患者采用卡介苗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的治疗效果。方法:我们对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其他数据库以及更相关的主题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这些试验均比较了
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以下简称人大附中)积极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设计科学合理,内容丰富全面,形式灵活多样。特别是在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出台,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之后,人大附中在校长刘小惠的带领下,认真学习文件精神,在继承传统中
期刊
红系分化是指造血干细胞经过多能造血干细胞、髓样祖细胞、红系祖细胞,形成成熟红细胞的过程,是机体产生成熟红细胞的重要途径。白血病的成因一般被认为是红系祖细胞的的发育和分化停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是一种多能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具有凋亡阻滞、增殖失控、造血功能抑制及分化障碍等特征。因此对白血病细胞分化诱导和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诱导分化
目的:研究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预后营养指数(PNI)与结肠癌患者术后近期并发症及生存期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二者联合评分SII-PNI在结肠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8年1月在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结肠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一共256例。采集的相关临床资料为: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病史;手术前近期的血液学指标:血小板、淋
目的:从围手术期结局和术后一年营养状况及并发症角度对LAPPG与LADG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普外一科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早期胃中、下部癌的患者共101例,其中行LAPPG手术的病例49例,行LADG手术的病例52例,将其分别分为LAPPG组及LADG组。LAPPG组均行D1+8a、9、11p组淋巴结廓清,且采用手工胃胃吻合完成消化道重建;LADG组均行D2淋巴结廓清,
目的:为建立肾透明细胞癌预后模型,通过GSEA数据库获取细胞脂质摄取相关基因,并从TCGA数据库获取肾透明细胞癌与癌旁正常组织的相关数据。然后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建立肾透明细胞癌的预后模型,用以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本研究基于脂质摄取相关基因建立可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预后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指导临床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并预测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生存。方法与步骤: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通过GSEA网站获取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与ccRCC(肾透明细胞癌,renal cell clear cell carcinoma)进展的相关基因,作为预测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和预后的关键基因。方法:首先通过GEO(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平台下载ccRCC患者高通量测序集GSE150404和GSE89563。在这两个数据集中,将原始数据分为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组(包括Ⅰ期及
目的基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基因表达谱,建立新的用于预测Ⅰ-Ⅱ期LUAD(lung adenocarcinoma,肺腺癌)患者预后的免疫评分模型。同时,联合免疫评分和其他临床变量,建立了ICPS(immunoscore-clinical prognostic signature,免疫评分-临床预后签名)。方法1.数据获取:我们下载了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癌症基因组图
研究背景及目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发性肿瘤中,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成员之一,其发病率逐年递增,且预后较差。目前已证实一些分子生物学标志物可判断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但在脑胶质瘤中,判断预后的分子标记物仍然较少。在恶性肿瘤中,细胞的凋亡、增殖等生物调节尤为重要。凋亡是正常细胞生理学的关键功能;细胞内存在两条调控凋亡的通路,一条为内在凋亡通路,另一条为外在凋亡通路。内在凋亡通路是由各种类型的刺激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