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状态变量约束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算法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h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行车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操控性要求越来越高。车辆防抱死制动系统(Antilock Braking System,ABS)与直接橫摆力矩控制系统(Direct Yaw Moment Control,DYC)是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的重要装置。ABS系统通过调节车辆滑移率以获得最佳的制动效能,保证车辆制动的稳定性。DYC系统通过控制附加的橫摆力矩来调整质心侧偏角与横摆角速度以保证车辆转向操纵稳定性。但是在ABS和DYC系统中滑移率与质心侧偏角状态变量都存在一定的约束范围,滑移率和质心侧偏角违反约束边界,会导致车辆纵向和横向稳定性下降,严重时会导致车轮打滑抱死,车身失稳等危险情况。因此,针对含有不确定性的ABS与DYC系统,基于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Barrier Lyapunov Function,BLF),本文研究了滑移率与质心侧偏角的约束控制问题,从根本上避免滑移率与质心侧偏角工作在非稳定区域,提高了车辆的制动与转向稳定性。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如下:1.针对ABS系统中滑移率为非时变的约束控制问题,建立了不确定ABS滑移率动力学模型,基于非时变不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方法,设计了自适应约束控制器。同时,针对Backstepping控制算法中的虚拟控制量微分爆炸问题,本文采用了动态面滑移率约束控制算法降低控制器设计难度。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单一路面与跃变路面的工况下,进行了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Hardware In Loop,HIL)实验,结果表明:ABLF策略不仅能在有限时间内跟踪最优滑移率,而且可始终保证滑移率约束在稳定区域范围内,从根本上避免了车轮打滑抱死情况。2.针对ABS系统中滑移率时变约束控制问题,基于时变非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分别设计了两种时变自适应约束控制器(TABLF1与TABLF2)。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期望滑移率为时变工况下,进行了Simulink仿真和硬件在环(Hardware In Loop,HIL)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时变约束控制器都能始终保证滑移率约束在时变稳定区域范围内,从根本上避免了车轮打滑抱死情况。在参数相同的情况下,与TABLF2相比,TABLF1收敛速度更快、制动效能更佳。3.针对DYC系统中质心侧偏角时变约束控制问题,建立了含有不确定时变参数的DYC动力学系统模型,采用相平面法得到了质心侧偏角稳定域约束边界,基于时变非对称障碍李雅普诺夫函数,设计了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自适应动态面约束控制器。为了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在前轮转角为阶跃与双移线工况下,进行了Simulink仿真验证,结果表明:在参数摄动下,质心侧偏角和横摆角速度可以实现跟踪误差收敛于零,且质心侧偏角始终满足时变稳定域约束条件,从根本上提高车辆转向操纵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快速增长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生物质能源作为一种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逐渐被认为是在燃料与化学品工业方面替代化石能源的最佳选择。对生
我国刑事判决的事实认定结论在民事诉讼中的预决力呈现明显扩张的趋势,目前的相关规定不区分当事人与案外人,不区分不同层次的,不同重要程度的事实,将记载于刑事判决中的所有
传动系统性能对整车的动力性能与舒适性能有直接的影响,研究传动系统扭转振动性能有助于轴系的设计与分析。对于特种车辆,轴系中存在着诸多非线性因素,故研究引入非线性构件
把以人为本奉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理论;又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中,借鉴和超越了在三个方向上
目的:免疫疗法目前已成为除了放化疗与手术治疗外的一种较为广泛应用于临床肿瘤治疗的有效治疗方案之一,然而,肿瘤细胞仍可通过某些特定路径,脱离免疫系统的监视与清除,从而
衍生自MOFs的多孔碳材料因其优异的性能而备受关注,其不仅继承了MOFs表面积高、孔结构可调及孔隙容量大等优点,还衍生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高的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热稳定性等
研究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行肿瘤,其中肝细胞癌占约90%,死亡率居全世界恶性肿瘤第5位。本课题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进行探索与验证TTYH3在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中的
目的: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世界范围内一种常见的痴呆症。AD的主要特征是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eptides,Aβ)沉积形成的老年斑和过度磷酸化Tau蛋白为核
目的:1、比较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BMP7和化学诱导配方(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诱导MC3T3-E1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为下一步实验中缓释材料负载因子的选取提供
在传统的社区网络发现中,人们的目标是发现网络中的非重叠结构社区,所有顶点只能存在单一社团中,社团之间的节点不会出现重叠,并且社团内的顶点彼此间关系紧密,社团间的顶点彼此疏散。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发现非重叠结构社区发现算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顶点能同时存在于多个社区中,即重叠社区结构,这类社区结构更加符合真实世界中存在的社区网络,更具有研究意义。传统的重叠社区发现算法大多将节点作为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