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分布式电驱动因凭借其动力链短、响应快速可控、容易获得更高驱动效率等优点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控制自由度的增加,可获得更高的操纵稳定性和能量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控制的难度。控制难度一方面体现在四个车轮驱/制动的协调性,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对车辆状态参数的敏感性。因此,基于车辆状态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控制和能量效率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双子电动轮的汽车宽域高效分层耦合电驱动模型与协调控制策略”(项目批准号:51975069); 重庆大学“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分布式电驱动汽车底盘集成控制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YB18059);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布式电驱动因凭借其动力链短、响应快速可控、容易获得更高驱动效率等优点已经成为电动汽车的研究热点之一。因控制自由度的增加,可获得更高的操纵稳定性和能量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控制的难度。控制难度一方面体现在四个车轮驱/制动的协调性,另一个方面体现在对车辆状态参数的敏感性。因此,基于车辆状态参数估计方法,研究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控制和能量效率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重庆市科研创新项目的支持下,以分布式电驱动汽车为研究对象,针对车辆运行过程中状态参数难以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参数非线性观测器以估计车辆的状态参数。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车辆的稳定性,提出了一种主动转向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DYC)集成的分层控制器,以消弱DYC控制对车辆纵向速度的影响;在保证车辆稳定性前提下兼顾汽车能耗,提出了一种稳定性与能效优化集成的控制策略。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多参数非线性观测器,并验证了该观测器的有效性。基于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考虑到轮胎的高度非线性特性,以纵向加速度、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及四个车轮的转速为观测变量,以纵向速度、侧向速度、横摆角速度、四个车轮的转速、四个轮胎的纵向力和侧向力为状态变量,采用无迹卡尔曼滤波算法(UKF)设计了多参数非线性观测器。通过仿真分析可知,对于前轮转向(AFS)和四轮独立转向(4WIS)的分布式电驱动汽车,该观测器均能够有效的估计出车辆的纵向速度、侧向速度、轮胎纵向力及侧向力。(2)设计了基于DYC控制方法的分层控制器,并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为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基于七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包含上层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的整车控制器。其中,上层控制器采用滑模控制(SMC)方法计算得到上层期望的附加横摆力矩,下层控制器以附着椭圆和驾驶意图为约束条件,以操纵稳定性为优化目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WLS)方法实现对附加横摆力矩的优化分配,得到每个车轮上期望的纵向力,并反馈到车辆。通过仿真分析对比可知,该分层控制器能够有效的使车辆较好的跟踪理想状态,从而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3)设计了四轮独立转向和DYC的集成控制器,并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由于DYC控制对车辆的纵向速度影响较大,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采用差动制动的方式会使得车辆的纵向速度急剧减小,从而影响到驾驶员的驾驶体验。针对上述问题,考虑到4WIS系统和DYC系统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模型预测控制(MPC)方法,以车辆操纵稳定性和优化变量的增量为优化目标,以附着椭圆为约束条件,实现了对四个轮胎纵向力的多目标优化。此外,为了使四个轮胎纵向力的目标值施加到车辆上,采用液压制动的制动方式,设计了下层控制器计算得到四个车轮期望的液压缸制动压力。通过仿真分析可知,该控制器可以有效的使车辆较好的跟踪理想状态,提高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并且能够减低DYC系统对车辆纵向速度的影响。(4)设计了一种降低车辆能耗和提高车辆稳定性的集成控制器,并验证了该控制器的有效性。该控制器包含上层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其中,上层控制器DYC控制器,采用SMC方法计算得到期望的附加横摆力矩,下层控制器基于永磁同步电机的效率MAP特性图,以四个驱动电机的能耗为目标,根据四个轮胎的关系方程组可以得到左前轮与左后轮、右前轮与右后轮的关系,考虑附着椭圆和驱动电机转矩最大值等约束条件,通过对驱动电机的效率MAP特性图进行查表,优化得到使得驱动电机能耗最小的一组轮胎力。通过不同工况下的仿真分析可知,该控制器不仅能够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还能够在较低速工况下节能近32%。
其他文献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EPH)与原发性肺动脉肉瘤(primary pulmonary artery sarcoma,PAS)为第4类肺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肺高血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pu lmonary endarterectomy,PE A)可有效解除肺段动脉及其近端肺动脉内血栓、增生内膜或肿瘤的阻
研究背景大面积骨缺损修复是目前临床上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之一。骨组织的动态平衡,受到诸多生物、化学、物理环境因素的调控。通过仿生材料来模拟骨组织生理状态下的微环境是近年来组织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骨组织受损时,其周围的磁电微环境随之破坏,此时提供仿生状态下的磁电微环境将有利于促进骨修复。在早期磁电刺激引导骨修复的研究中,多使用外加电磁场的方式,但外加的电磁场无法精确的定位到损伤
航空发动机技术是一个国家科技、工业和国防实力的重要体现。由于航空发动机的动态具有高度非线性,并且运行在充满限制且不确定的环境中,使得航空发动机的建模和控制具有极大的复杂性。此外,目前还没有一个精度很高的模型来描述航空发动机在大范围内的运行特性,而且对模型精度没有一种统一且有效的衡量标准,这给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挑战。切换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处理具有多模态特性的复杂控制系统的
"亢害承制"理论是中医学认识人体生理制化、病理失衡及指导调燮用药的重要法则。该理论可以概括糖脂与胰岛β细胞之间"亢而自制免其害"的相辅相成生理良性循环,也可以阐明"亢而失制受其害"的糖脂毒性下胰岛β细胞损伤的病理恶性循环,并与"lncRNA/circRNA克miRNA,miRNA克mRNA,lncRNA/circRNA生mRNA"的ceRNA生克制化网络相似。在这一认识指导下,2型糖尿病可采取祛邪
目的瘢痕疙瘩是以真皮层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s,ECM)过度沉积为主的病理性瘢痕,具有病变超出原病损范围、浸润生长和术后易复发的临床特征,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课题组前期工作发现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存在糖代谢重编程,发生有氧糖酵解,而低氧微环境中瘢痕疙瘩的糖代谢模式及其相关机制尚不明确。为阐明瘢痕疙瘩的发病机理,本研究探讨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ke
相变微胶囊是一种使用有机或无机材料作为外壳,相变材料为芯材具有核壳结构的微米尺度相变储能材料。由于外壳对内部相变材料的保护作用,相变微胶囊能够克服相变材料易泄漏、相变前后体积变化大和易燃等问题,同时相变微胶囊的充放热速率受胶囊尺寸减小和换热比表面积增大的影响得到显著提高。这些优点使得相变微胶囊在工业余热回收、建筑节能、智能纺织、电子散热、太阳能热利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内外对于相变微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位置服务越来越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并在医疗救护、物流跟踪、旅游娱乐等诸多室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融合了无线通信、微电子和嵌入式计算等技术的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进一步促使位置服务的应用领域从室外扩展到室内,诸如机场、医院、博物馆、购物中心等大型室内场景对位置服务均具有较高的应用需求。在复杂多变的大型室内位置服务应用场景中,受室内环境复杂多变、人员流动、智能
随着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及便携式智能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发展,提高现有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电化学性能及设计新型的器件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大量的工作集中于纳米活性材料的研发。然而,较高的成本及严重的副反应,制约了纳米材料的实际应用。针对双电层碳材料及过渡金属硫化物材料的电化学储能原理及存在的问题,本论文研究了活性材料的电化学调控方法,获得了兼具高能量、高功率、高能效及长寿命的锂离子电容器及
复杂工业过程存在反应机理复杂、原料成分波动大、时滞大和耦合性强等问题,所以复杂工业过程优化问题通常难以建立数学模型。比如电熔镁炉采用埋弧方式,电极埋入原料中边熔化边加料,所以难以建立以熔化电流为决策变量单吨能耗为性能指标的优化模型。此外,复杂工业过程通常包括多个生产设备或过程,面临效益、质量、环境以及安全等多方面的挑战。比如电熔镁砂生产企业采用多台群炉的生产方式,每台炉的最佳熔化电流决策涉及到产品
世界范围内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加剧了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同时面对新能源汽车对车身减重的急迫需求,汽车轻量化已成为一项紧迫的全球倡议,进而加速了高强汽车用钢的研发。同时考虑到汽车用钢的成本、成形性能、碰撞安全性能等因素,这给汽车用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中锰钢因其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力的汽车用钢候选材料之一而受到了广泛研究。与此同时,为了满足汽车用钢不断提升的高强塑性能需求,实现中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