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专业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组成,关系着学校的顺利运作和发展。在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以来,绩效工资制度中的班主任绩效成为班主任绩效管理的焦点。而对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法是否科学,关系着能否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和提高学校的管理效益。本论文以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影响及效果为选题,采用理论研究方法,梳理激励理论、双因素理论和公平理论等相关理论的指导价值。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实证研究方法,选取M市A、B校为样本,在对M市初中教师绩效工资方案文本分析基础上,以教师及班主任为调查对象,了解教师对绩效工资制度、班主任绩效考核评价的看法和建议。发现A、B校在执行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异同影响两校的班主任专业发展水平,如考核方案的制定者和实施者主要是学校的领导层、政教部门,主要以结果进行量化考核的评价方式,对班主任专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班主任绩效上存在以下问题:考核指标重量化,绩效方案没有关注到与班主任专业发展相关的指标,与绩效工资制度的初衷背离;考核主体过于单一,没有多方位、多角度地对班主任进行考核;考核过程流于形式,考核后不及时反馈给班主任等。进而在分析教师绩效工资制度实施对班主任专业发展的正负面影响及成因基础上,针对政府、学校、教师不同责任主体提出改进绩效工资制度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的具体对策,以继续完善保障绩效工资制度,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工资方案,强化班主任专业发展指标以提供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更好地促进教育管理的科学发展。